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老牌公司非公募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9日 07: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薄利多销”思维渐获认同

  □本报记者 江沂 深圳报道

  尽管中国版“401k”计划尚未出台,但一些老牌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管理规模占比显著提升,逐渐显现出赶超公募业务的趋势。有基金业高管坦言,非公募业务的急速膨胀,将使基金公司人员和资源配置的重心发生改变。

  非公募业务发展迅速

  事实上,在老基金公司中,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在前两年已经出现赶超公募业务的趋势。

  以鹏华基金公司为例,根据其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该公司2009年底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100亿元。天相统计数据显示,该公司2009年底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596.73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2009年底的非公募业务规模与公募业务规模相差不到100亿元。最新的数据显示,该公司非公募业务规模已经赶超公募业务规模。截至今年6月底,鹏华基金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1041.46亿元,而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6月底该公司管理的公募资产为498.94亿元。据了解,国泰、长盛、招商等取得第一批社保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也有类似的趋势。

  “基金业的管理规模在2007年达到3万多亿,现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减少到2万多亿,但加上非公募业务,实际规模还有3万亿,这几年专户、机构、养老金的资金还在增加。”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在即将离任时透露,如果算上非公募业务,实际上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较2007年的高位仍然有所增长。

  截至2011年6月30日,博时养老金投资运作规模超过700亿元,其中年金管理规模超过220亿元,再加上社保及其他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该公司的非公募业务规模与公募业务规模的差距越来越小。

  基金服务重心生变

  客户结构的变化,使以往主要依靠零售业务的基金公司不断调整重心。据了解,部分基金公司倾向将一些资历较深的基金经理调配到非公募业务部门,同时对社保和养老金等方面的机构考核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机构服务架构的日趋完善,一些年金管理合同超过百家的基金公司配备的客服人员丝毫不逊色于公募业务。

  企业年金等业务向来被视为基金公司的“鸡肋”,由于竞争激烈,这部分业务的营业收入往往弱于管理同等规模的公募基金。但近两年来,一些基金公司的思路发生了变化。“股东要求市场占有率,希望规模越大越好,在公募业务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年金等业务却能持续增长,这对于维持公司的管理规模将起到很大作用。”有基金高管坦言,事实上,特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费用增长并不快,当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能带来规模效应,“薄利多销”的思维正被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所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非公募业务倾向于向较大的基金公司集中,未来几年“强者恒强”的趋势可能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