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说到近期股市——2011年6月22日沪市创下653.45亿元的“地量”,之后大盘走出了一波涨幅约8%多的反弹行情。7月18日反弹止步于2826.96点,此后“顺流而下”,最低见2437.68点。但有意思的是,大盘下探至2437.68点当天,沪市单日成交高达1077.45亿元,而此前一个交易日成交为1175.51亿元,此后一个交易日萎缩至1040.38亿元。直到超跌反弹行情再次止步于2636.36点后的8月23日,沪市单日成交才算刷新了6月22日的“地量”,跌至632.11亿元。8月31日沪市再创2011年“地量”成交622.36亿元;9月1日沪市再创“地量”成交598.82亿元……
那么,连续“地量”成交之后,大盘会否跌出阶段性大底?黑八月能否换来红九月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连续“地量”成交意味着市场参与热情大幅减退,但还并未降低至“冰点”。而从历史以来大盘见底前后沪市“地量”成交情况,我们则不难找出最基本的特征:
——2008年10月沪市成交7559.86亿元,深市成交3131.08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0690.94亿元,日均成交534.547亿元;其中,沪市日均成交377.993亿元,深市日均成交156.55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28日大盘见底1664.93点前后,8月份计有11个交易日沪市低于10月份日均成交水平、5个交易日单日成交低于300亿元,9月份计有12个交易日沪市低于10月份日均成交水平、9个交易日单日成交低于300亿元,10月份计有11个交易日沪市低于日均成交水平、2个交易日单日成交低于300亿元,而大盘见底1664.93点之后,11月份则有4个交易日沪市单日成交低于300亿元。这一时期沪市“地量”成交则出现在大盘见底1664.93点之前的9月9日,为224.66亿元。
——2010年6月沪市成交13235.75亿元,深市成交12532.20亿元,两市合计成交25767.95亿元,日均成交1356.21亿元;其中,沪市日均成交696.62亿元、深市日均成交659.5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6月份大盘见底之前有5个交易日沪市单日成交在500亿元上下,其中,6月28日沪市成交只有461.93亿元。而大盘见底2319.74点前一个交易日沪市成交475.83亿元,后一个交易日沪市成交447.47亿元创这一时期的“地量”。
由此可见,“地量”出现后未必见“地价”,“地价”出现后还有可能出现“地量”。
或许,有人会说,2011年之A股市场规模不可与2008年、2010年同日而语。但是非常遗憾,这是一个错误的表象的理解。实质上,市场规模扩大了,但作为市场主力资金之一的公募基金实力并未增强,相反,反倒处于大幅萎缩的大趋势中——统计显示,近5年来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处于萎缩趋势中,依次为:2007年3.27万亿、2008年2.574万亿、2009年2.4573万亿、2010年2.44万亿、2011年二季度末2.35468万亿。这样,即使险资、社保规模略有增大,但扣除基金减少部分,机构投资者至多也就是和2010年7月持平。相反,由于4月以来大盘持续下跌时间远远超过去年上半年,散户投资者参与热情急剧降低,再加上IPO和新股上市锁定部分。所以,今天投资者数量和参与炒作资金量并不比去年乐观,且不说2011年央行收紧流动性远远甚于2010年。所以我说,市场规模大了,并不等于“地量”成交就会相应提高,粗略估计,大盘见底前后沪市应有多个单日成交在500亿元上下,而目前沪市单日成交刚刚跌破600亿元,显然距离大盘见底还需要一段时日,但已经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