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粮食危机显现 “变种”思维解“远渴”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20: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新一轮粮食危机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都在遭受极端天气的侵蚀。“N年一遇”的灾祸依旧不打算停止脚步。中国的西部正在遭遇干旱,人畜饮水发生困难;“非洲之角”更是因60年不遇的旱情变成了“死亡之角”;美国和台湾地区则遭遇艾琳和南玛都的侵袭。

  一系列的极端天气按下了全球的粮食危机的起爆器。自去年6月至今,国际大豆期货上涨54%,玉米期货几乎翻倍涨98%,小麦期货也上涨60%。旱灾和高粮价已经让“非洲之角”地区的1200万人因食物短缺而陷入营养不良状态,280万人濒临死亡。

  “这一切似乎在预示着,上世纪70年代的粮食危机正在重演,而且是升级版。”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9月5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次粮食危机和上世纪70年代的危机极其相似。在经济大背景上,1973年“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被彻底瓦解,美国经济停滞与衰退,引发了大面积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发展“黄金时代”。同样,那个时代也在面临了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在2005年出炉的《生物能源法》让原本大量出口的玉米、菜籽和棕榈油用于生物燃料生产,因而进一步降低了粮食出口量,加剧了国际粮食供给紧张。

  如果此次粮食危机没有引起世界各国的足够重视,很有可能演变成为比上世纪70年代更严重的粮食危机。“这还是忽略了极端灾害引起的大饥荒、争夺资源引发的战争以及食物或生态变异引发瘟疫3种情况之下做出的判断。”向健军说。

  想找到解决这次粮食危机的药方,不妨参考一下上世纪70年代的解决之策——“绿色革命”。所谓的“绿色革命”是指,20世纪中期,一些国家利用“矮化基因”和生物技术,开展培育和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改革活动。

  换言之,解决粮食危机的关键是需要提升粮食单产,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原料利用率,并通过研发新品种,创新种植技术来解决粮食危机。“世界种业在呼唤下一次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绿色革命”虽然成功解救了上世纪那次粮食危机,但其弊端也显露无遗。这一方式对能耗和水资源的需求成倍增加。长期频繁的灌溉和大量的施用农药、化肥让土质大幅下降,耕地日渐贫瘠,严重制约了粮食单产的提高。粮食生产不得不面临再次革新,尤其是种子。

  “针对气候异常现象持续增多的特点,未来的种子应该具备更强的单产能力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抗旱也抗涝。”郑风田说。

  向健军建议,各国未来应向种业投入更多科研费用,加快新品种的开发,而在种子品种选育方面将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专利化,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需要重点突破的是新产品方面的育种,并逐渐打破国家间的垄断格局,减少新品种的推广障碍。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媒体近日透露,中国国家商务部和农业部正在对“允许外资控股国内的农业种子合资企业”进行调研。“我国没有必要把外资‘妖魔化’,外资的进入会给中国带来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我国企业可借机缩小与国际种业巨头的差距。更早地布局种业革命。”郑风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