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周天勇:体制不改 货币政策只能深陷调控怪圈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8日 13: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 2011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高位运行,全球经济受美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影响,年中步入了低迷。国内外环境使我国的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局面。对此,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今日发表博文,对我国宏观调控模式进行剖析,他指出,“中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是:投资过旺,依赖出口,消费长期增长乏力和不足。”若仅指望货币政策的单一反作用来调控国民经济,而不解决国民经济实体结构和体制问题,则国民经济会处于控则趋冷,放则过热的恶性循环之中。

  单纯货币政策VS特殊经济体制

  周天勇指出“宏观调控主要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宏观调控运用货币政策的技巧日益成熟。”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提是对自由的市场经济,经济结构和制度是既定的。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体制却是特殊的。于是,单纯依赖货币政策调控的结果是:“1.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时,银行保国压民,保工业压服务,社会资金全面紧张,小企业在社会上的融资利率急剧攀升,甚至大银行与大企业勾结起来给小企业放高利贷,使小企业大量倒闭,供给萎缩,就业岗位减少。2.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资金主要流向大工业、大项目、大国企,经济迅速过热,物价水平被拉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更加失衡。”

  货币政策“挑大梁” 财政政策“无动于衷”

  财政政策在我国仅用过两次,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低迷时,用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周天勇表示,“当通货膨胀严重时,从来没有看到过财政使用收缩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即使对付这次如此严重的物价上涨,也是货币政策单打独斗,财政政策根本不配合。也就是说,财政在让其多收钱、多赤字、多支出、多发国债时,对宏观调控很积极;而当让它减少收入、少搞赤字、少发国债、缩减支出时,其对此根本不感兴趣。”

  宏观调控陷左右为难

  文章认为,若未来,美欧债务继续发酵,就业情况无法好转,将再次引发金融动荡。中国出口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相关产业乏力,企业倒闭形成银行呆坏账,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若不压缩国内投资,可能通货膨胀仍然高位运行。若压缩,则与出口下滑作用同时发力,经济增速下滑,市场需求低迷,企业生产闲置甚至倒闭,就业困难。“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格局下,再用上述的宏观调控办法,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陷入‘控冷’——‘放热恶性循环的怪圈。”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6617910100ucoe.html

  作者介绍:

  郭天勇: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更多精彩请见《财经名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