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尽管东南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的说法并不正确,广东、浙江等地工商部门的数据调查也不支持“倒闭风潮”的结论,但中小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相当数量的企业已经倒闭或正处于倒闭的边缘。
过去20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由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发挥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等价格优势,尽管中小企业单位产品利润率非常低,但国际市场需求的规模优势掩盖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转折点。不仅中小企业经营的外部需求环境萎缩恶化,表现在出口规模增幅下降和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和波动的输入效应明显;而且国内经营环境也出现了逆转,那就是过去以牺牲环境(不计环境成本、人为压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和国民福利(人为压低工资、欠缴社保),获得低成本投资和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内外部环境的恶化在蚕食着中小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利润保障。
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融资难”。事实上,我国的中小企业历来“指不上”体制内的融资。各类合法的(如互助性的钱会、熟人借贷)和非法的(如地下钱庄、典当行)民间融资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尽管近年来我国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力度实属空前(如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设立、新老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但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中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为48.3%,而小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则高达67.8%。由于中小企业的资产大多为应收账款和存货,基本没有商业银行认可的抵押资产,而其经营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使得中小企业不具备向盈利性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基本条件。因此,目前所提出的不管是激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还是建立草根金融的建议,从根本上是行不通的。
从根本上来讲,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于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低,不具有产品的定价能力和议价能力,无法应对和转嫁上游各类投入成本(如原材料、环境、劳动力)的变动和增加,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市场占有率。
如果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靠国内政策继续扶持(如产业转移、建立专项基金、补贴、退税)和美欧日等国应对危机的刺激性政策带来的暂时复苏,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喘息之机的话,未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则逼迫中小企业走转型和升级之路。
从未来国外需求分析,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之前,欧美日等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得不置身于消化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各种后遗症的境地,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将使我国的出口规模持续下降;从成本投入来看,全球流动性泛滥背景下,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的现象将在未来难以避免,我国节能减排的国际承诺、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注重民生建设的大趋势下,中小企业降低投入成本难言乐观;此外,原来的成本优势在其他新兴出口导向型国家面前也难以长期保持。
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了问题的根本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预计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还将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可以说,目前对于问题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切入不可谓不准确,但关键还在于政策的细化和落实。
首先,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营造转型与升级的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产业发展良好预期的环境。在公平竞争的问题上,主要是在产业准入上实现大中小企业的公平。在产业发展良好预期的问题上,一方面要降低高溢价行业(房地产、矿产资源、资本市场)的资本利得,另一方面在上中下游产业链明确技术、资金、税收待遇等一揽子政策支持。
其次,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需要政府前期支持,包括专项基金在技术设备引进和改造、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也包括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以及鼓励大型企业的国内采购等。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良好和各级政府的财政实力有能力实现上述支持。
最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中小企业的高死亡率和优胜劣汰是国际惯例,关键是要在大浪淘沙中成长出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发展和打通从风险投资到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再到主板的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兼并重组。
万联证券研究所 李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