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作为自动化行业的老牌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无论在业内业外都被人熟知。
但是,鲜有人知道这是一家总部在法国的公司,鲜有人知道5年前这家公司涉足领域众多,其品牌超过130个。
如今,在许多新兴领域公司寻求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扩大市场规模和份额的时候,施耐德电气则悄悄地将自己集中定位于能效管理领域,统一全球品牌识别,在电气节能领域“深耕”。
这个大型企业如何适应不断细分的全球市场?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修德华(Mike Hughe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家老牌的跨国企业需要甩开包袱,全力投身于面向未来的新兴行业。
老牌跨国企业的重大决定
《21世纪》:如何让一个庞大的跨国组织投身于新兴行业?
修德华:施耐德电气有17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21世纪初开始,公司不仅仅关注生产效率,而且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消耗。环保主题被越来越多的谈起。所以我们的发展新方向是环境保护,能效等领域。
《21世纪》:为什么施耐德在五年前决定,将众多旗下品牌整合成统一品牌?
修德华: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五年前,公司旗下有超过130个品牌,旗下每一个品牌在所在国家都有众多网络,但是要想成为全球层面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并且从提供产品转向提供解决方案,必须拥有统一的品牌被认识。
《21世纪》:施耐德从产品为主转向提供解决方案为主,当时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修德华:我们并不是转向只提供解决方案,而是转向产品与解决方案并重。我们会保留我们的产品项目,只是投资优先倾向于那些成为整体解决方案一部分的产品项目。
我们仍然保留我们的产品销售市场,并且这一市场增长良好。同时适应客户要求更多服务的需要,我们做出改变。我们是在以往业务的基础上做的增加。
中国市场独特的创新型开拓方式
《21世纪》:施耐德在新兴市场的市场战略是什么,如何适应当地要求?
修德华:首先,施耐德电气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一家法国企业,但实际上我们是全球化公司。我们的最大市场在美国,第二大市场是中国。
第二,我们也是一家非常当地化的企业。我们在23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建立很多工厂,出售很多产品,在中国成为很出名的品牌。这样的情形在很多其他国家发生,施耐德电气非常的当地化,努力适应当地环境。
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全球化的,技术是全球化的,但是我们获得市场的方式却是非常当地化的。
《21世纪》: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在中国有没有新的发展战略?
修德华:我们不会主观地将中国市场等同于欧洲市场,设计要求是不同的。我们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制造机械、解决方案等,比如我们提供的机械自动化解决方案就是在中国设计,专门服务中国客户。所以,我们确信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可能是新兴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
《21世纪》:中国目前有自己的能效标准,施耐德也有很多全球能效标准。在中国市场进行标准推广,施耐德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和引导行业发展方面取得平衡?
修德华:能效领域目前是存在很多空白的新领域。当我们谈论能效问题时,中国确实是对此比较关注的国家,最新的五年计划将能效问题放到非常高的地位,要求高效生产,用更少的能源消耗产出更多产品。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对于整个中国能效领域都产生重大影响。这促使中国当地标准的产生,现在我们的所有产品都符合中国的CCC标准。我认为中国会推动能效领域很多国际标准的产生。所以对于施耐德电气来说,需要更深刻了解中国标准,因为中国标准在全球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客户启发创新
《21世纪》:施耐德电气如何进行内部创新和引入外部力量进行创新的?
修德华:在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地理市场分布,但是更关注行业市场分布,比如关注我们在建筑行业、电力行业、工业行业的商机。总之,我们现在更关注公司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商机,客户的不同需求存在于不同的行业领域。
首先,公司重视研发投资,每年约5%的销售额用于研发。公司在全球有8000名工程师,分布在全球15个大的研发中心,在中国有3个研发中心。
第二,要有开放的文化氛围推动创新。公司的员工对于企业有高度的认同,能及时分享他们的观点,员工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观点都能得到重视,好的观点会被采纳实践。我认为创新的文化氛围是最重要的,有了这样的文化,员工的观点才不会被埋没,企业能得到更多好的建议。
第三,创新体现在方案设计中心,设计人员通过与客户交谈,了解客户需要,提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第四,要与其他公司建立业务伙伴关系。我们与其他100多全球性公司建立伙伴关系,比如IBM等,相互之间通过合作分享创新,推动创新,不需要所有的步骤都自己来做。这使得创新更加快捷。
《21世纪》:自动化行业未来五年最佳的商业机会在哪里?施耐德电气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修德华:从行业发展来说,施耐德电气未来重点是提供解决方案,努力成为能效领域的行业领导者。随着能源越来越短缺,原材料越来越难获得,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这一领域会越来越热门。在美国,我们关注建筑,因为在那里建筑物是主要的能耗场所。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工业是主要的能耗市场。我们对于未来很有信心。
就自动化行业来说,这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生产。但是现在也开始关注高质量低能耗生产,这需要自动化技术的支持。所以中国的自动化目前处于从仅仅关注生产向要求高质量低能耗阶段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