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公募基金不该只是“培训班”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08: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伴随近几年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加速转投私募基金更引起社会的关注。基金公司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基金公司中,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在不同层面上对基金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实力、稳定性是基金业绩的影响因素之一。人力资本在基金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成为利润创造的主要源泉。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更换有越来越频繁之势。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基金信息披露统计,今年1月4日至9月18日,共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269条,发布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62条。《基金公司核心投研人员变更及其对基金业绩影响分析》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10年9月,全部基金公司共发生总经理变更67次、投资总监变更85次、基金经理变更1104次。总体来看,基金公司核心投研人员的流动性明显提高。

  统计显示,1998年至2010年9月底,60%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平均任职时间少于4年,超过80%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平均任职时间少于4年,超过90%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不足2年。可见,基金公司核心投研人员较短的任职时间、较高的变更频率已经成为公募基金业的普遍现象。

  在行业内跳槽的基金经理,或许是追求更高的薪酬,或许是追求更好的投研氛围,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不得不更换工作地点。而退出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又是为何呢?

  其实,大多离开公募基金的人士并未真正离开资本市场,他们更多地选择了自行组建私募机构,所以并不是资本市场没有吸引力,而是公募基金没有吸引力。有从公募转投私募的人士透露,现在有些私募基金的投研人员全部来自公募基金和券商,这些人知道自己何时、何种情况下能够分享公司利润,其劲头是在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

  在外界看来,基金经理是一个赚着百万年薪的光鲜职业,但对基金经理而言,这百万年薪拿得并不轻松。从基金发行的一天数场推介,再到基金成立后的经常外出调研。白天阅读海量的研究报告,晚上还要关注重要政策和境外市场,所有的基金经理似乎都在过着同样的生活,忙得没有时间陪家人。基金经理不但要面对来自投资者和公司的双重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各种第三方业绩排名而形成的业内压力,基金经理这个岗位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体。

  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基金经理缺乏长期职业规划,基金公司也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加上对个人投资的种种约束,公募基金人才流失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加快。

  那么,如何让优秀的人才愿意长久做下去,把基金业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呢?这应该提高到制度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其实激励并不是简单的利益驱动,基金公司依靠的是人力资本,更需要让人才培养有效化。基金公司需要人力资源配置的权利,而对人才的重视也应反映到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中来。

  对于许多基金公司的核心人才而言,他们更期望能在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上有所突破。一份调研报告指出,随着基金行业的持续发展,当前的公司治理制度无法有效平衡基金持有人、员工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基金持有人难以得到效益优先的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