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全国各地交易所超300家 泛滥源头系“钱太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12: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8月28日,天津某交易所。记者 曹海鹏 摄

8月29日,北京某交易所。 记者 曹海鹏 摄

  “最近国内的交易所实在是太乱了,这个时候我们领导不能出来表态。”这是近日中部某市领导的秘书在回复《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要求时的答复。这位秘书最后不忘善意提醒:“过了这个风口你再关注吧。”

  交易所,一种对某种信息及物品进行交易的平台,如今正在国内野蛮生长。

  目前,散落于全国各地的交易所已超过300家,交易品种更是超过百种。交易品种不仅包括稀贵金属、艺术品、金融资产、股权,还包括农副产品、医药产品。在一些地方,就连国画、大蒜、药品、人参果、红辣椒、丝绸都成为了交易所的“主营业务”。

  如今,各地建立交易所的热潮已经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一些地级市甚至向县级市蔓延。虽然都名为交易所,实际上它们的“血统”有很大差别。其性质既有国营也有民营;有地方政府支持的,也有小企业单干的;有“小打小闹”的,也有努力建成国际定价中心的。 

  “它们的出现,有着流动性泛滥的土壤,有着实体经济投资难的背景,有着地方政府对金融中心的诉求,有信息物流配送不畅的环境,也有商品自身金融化的冲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此轮浪潮中,最为惹眼的当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及贵金属交易所,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艺术品、贵金属价格高涨有关。此外,在区域振兴规划推动下,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组建也如火如荼。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想在当地搞一个交易所。”东北某省金融系统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好多地方的心态是:趁现在还没人管赶紧先建起来,规矩出台之后再完善。”

  当“试错”成为一种习惯时,即使没有规则也无大碍。

   

搜索更多交易所 中国经济周刊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