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瑞银爆出的丑闻让人震惊:一个31岁的交易员造成了20亿美元的损失。更令人震惊的是,按照瑞银自己的说法,这位名为阿杜伯利的交易员进行的非法交易始于2008年。
众所周知,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令西方金融机构备受指责,当然他们也受到了市场的惩罚。当时,包括瑞银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誓言要加强风险管控,防止某一类别的产品风险敞口大到不可控制。
从瑞银最新的丑闻来看,所谓的风险控制只是这些金融机构用来平息舆论的托词。尽管金融市场屡屡受到惨痛教训,但这样那样的丑闻总是时不时地拨动市场脆弱的神经。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还有多少个“魔鬼交易员”潜伏在这些金融机构中。
阿杜伯利的前辈、资深“魔鬼交易员”尼克·李森一举成名,是因为仅仅二十出头的他,一举搞垮了百年老店——英国巴林银行,后来还大言不惭地写了自传《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1995年2月,时任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交易员的尼克·李森在衍生金融商品的超额交易中投机失败,导致损失14亿美元。
根据李森事后的回忆,巴林银行的监管层在事情变得不可收拾前,有足够时间阻止他的疯狂举动。在巴林银行彻底破产后,所有该负的责任似乎又全落到李森一个人身上。后来李森愤愤不平地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犯罪之间的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如果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想我不会有机会犯罪。”
不知道如今,这个瑞银的交易员、来自加纳的阿杜伯利,日后会否发出如同李森一样的感慨: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其实,李森或者阿杜伯利的上司之所以选择性失明,对违法或者违规交易视而不见,应该另有算盘。假如交易赚钱,那么他们会窃喜,并把交易利润视作理所当然的营业性收入,并高调宣传说他们如何有先见之明:在市场不看好的情况下,进行了某种交易,并赚取了聪明人的利润……假如交易亏钱,他们就可以找一个李森或者阿杜伯利这样的交易员脱罪,说这些交易员胆大妄为,欺骗公司违法交易……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当然皆大欢喜。交易员成为明星交易员,高管们获得不菲的分红。万一很不幸地遇到第二种情况,那也不是世界末日。即使巴林银行倒闭了,李森因此坐了几年牢,他也出名了。据说现在尼克·李森的谋生之道,不仅是著书立作,并且还能收取不菲的出场费。对于精明的交易员来说,冒险交易实际上风险明显小于收益,因此必然要为之。
可以相信,在这些个庞大的金融机构中,有无数的李森或者阿杜伯利潜伏其中。(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