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降低牛羊等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多项种类降幅都达30%以上。此举旨在降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下调肉类价格。(《京华时报》9月20日)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数据显示,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21.4%。为什么会出现“猪肉领涨”的怪现象?专家分析认为主要和饲料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疫情等原因有关。这种解释当然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不合理的收费人为抬高猪肉成本这一因素。
厘清肉价里的不合理收费,是关乎民生的大事。生猪进入市场,到底承载了多少不合理费用?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一负责人介绍,仔猪到屠宰完成共需缴15种费用,除检验检疫费、经营税等合理税费外,还有类似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管理费等和养猪产业关系不大的税费。这些费用加起来大约1头猪要收六七十元,其中检验检疫费占六七元。不可否认,这些费用的最终承担者还是消费者。
看来,这些费用都是固定收费项目,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些费用都是合理的吗?生猪进入市场,却要承担很多无关的费用,这如同把马嘴安到牛头上,显然不甚合理。即便是检疫费等看似合理收费项目,在收费标准上,恐怕也得重新考量。比如,检验检疫的成本到底是多少?需要明确。并且,从保障百姓健康角度来看,检验检疫行为应该是政府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实现检验检疫“零收费”。
两部委下发通知调降与肉价相关的各项费用,这样的做法值得赞赏,但笔者更希望看到,更多部门能正视不合理收费等“另类”因素,在收费项目设置上与时俱进,增强其科学合理性。因为,这些“另类”收费平时躲藏在暗处,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猪肉成本,而对此长期以来的不够重视,使得这些收费陷入一种习惯性的怪圈。要消除这些“另类”因素对肉价的影响,相关举措就不应该是临时性的,而应该形成长期性的制度安排。
从一些数据来看,现在一些城市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如果说当初检验检疫收费是基于资金不足等客观原因,那么在今天,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检验检疫收费已经不再是不收不行了。“另类”收费能否走出临时性考量,进而发挥制度力量,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