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险象环生的“炒钱”狂热不可等闲视之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09: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民间借贷早已存在,并不稀奇;高利贷不时引发纠纷,也无需惊讶。然而,今年以来各地一个接一个的“贵利风波”并不寻常,有其深刻的政策和体制根源,不可等闲视之。

  “贵利”于今为烈,一方面是因为前几年货币政策极度宽松,资金市场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负利率,资金逐利寻求可抵御通胀的回报,由此造成高利贷蔓延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尽管货币政策正逐步收紧,但央行在紧缩货币时偏重于数量型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而较少采用价格型工具(提高利率)。由此造成银行体系的大量流动性被冻结,部分银行无钱可贷;而实际负利率又诱导存款“搬家”流出银行体系,从“炒蒜”、“炒金”、“炒房”,直至“炒钱”。

  负利率将居民存款挤出银行体系,在今年4月出现标志性的“拐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一季度时住户存款同比多增加6621亿元;但4月存款净减4678亿元。当银行资金捉襟见肘,大量中小企业告贷无门,只能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在正规的金融体系之外,“影子银行”成功地将资金的供需双方对接。当地下钱庄以及典当行、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违规操作造成“影子银行”急剧膨胀,以高于市场利率更高于名义利率的“贵利”吸纳民间资金,就会催生“炒钱游戏”的狂热。“影子银行”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非正规甚至违规的操作缺乏制度约束,极为容易积聚金融风险。比如:传销式的、多层次金字塔式的高利贷集资,“借下家还上家”的“连环贷”;当借方资金链条断裂,无数的贷方就会哀鸿遍野。

  资金与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受到价值规律的约束。人为地压低资金的价格,只会导致市场的短缺、场外交易的盛行以及低效率的资源配置。“贵利”之害并非在于“贵”,而在于“利”之所得无法经由正规合法的市场,因为在正规合法的市场,受管制且被压低的利率,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金融结构”:整个金融系统被分割为两个部门,即以银行、证券市场为代表的有组织的现代化金融市场,及以地下钱庄、典当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市场。长期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扭曲资金的价格,在体制内造成贷款需求没有上限,投资饥渴无法满足;在体制外造成资金需求异常亢奋,非法集资难以消除。更危险的是,银行和上市公司等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渠道参与“炒钱游戏”,不仅大量资金流出实体经济,而且还将体制外的金融风险传导至体制内。

  因此,应对此起彼伏的“炒钱游戏”,绝非一句“加强监管”或“严厉打击”就可安然化解。从体制层面来看,必须持续地、有序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通过金融深化改革逐步消除“二元金融结构”;从政策层面来看,在依然实行利率管制的当下,货币政策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尽早结束实际负利率。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迄今已有18个月,由此酿成的“炒钱”狂热已险象环生,不可等闲视之。

  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