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面对诚信危机挑战 中国人呼唤更多守信“儒商”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5日 1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街头,写有儒家学派箴言名句的标语随处可见,时刻提醒着人们要以礼待人,以诚待客。

  身为孔子的75代后裔,47岁的饭店老板孔祥苓只有小学文化,也背不出太多圣贤名言,但“孔子后人”的身份让她从小就觉得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要比别人多一些。

  “他老人家就是我做人的标准。在家孝敬公婆,在外乐于助人、关爱员工、诚信经营、不欺不诈、不要不义之财,这些我敢说我都做到了。”她说。

  孔祥苓一直挂在嘴上的“他老人家”指的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诚信作为立人之道、为政之本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孔祥苓曾被评为山东省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乐善好施的性格也让她在当地小有名望。

  从上世纪90年代借钱开小吃店以维持生计,到如今拥有近40名员工的鱼食馆,孔祥苓始终保持着一种习惯,就是什么原料都要好的,而且要亲自去市场买才放心。

  “为的就是把饭做好,坑人的事坚决不做,绝不能给他老人家丢脸。”她说。

  然而,面对利益的诱惑,并非每一位商家都能秉持严格的道德自律。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遭遇诚信危机。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他还提出,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中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诚信。”曲阜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杨朝明看来,诚信道德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破解这一难题的过程中,制度约束、政府监管固然重要,道德自律也不可忽视。

  他认为,中国今天需要涌现更多的以儒家道德来规范自己商业行为、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为特征的“儒商”。

  儒家学派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至今仍对中国人的行为举止有着深刻影响,其中的“信”即为“诚信”。

  中国共产党在2006年10月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时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之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而诚信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如果一个经营者真正配得上‘儒商’这个称号的话,那么他必须做到诚信。一个不诚信的商人可能成功于一时,但不可能成功于一世。”杨朝明说。

  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中有着诸多关于诚信和如何做人的表述,如“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等。

  但杨朝明认为,“是不是‘儒商’,关键不在于他对儒学理念的研究有多深入,而在于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实践程度。”

  “‘儒商’,就是有良心的商人。”在曲阜孔庙附近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的王惠平向记者坦言自己的理解。

  “对我来说,(讲诚信)就是童叟无欺、中外无欺。客人买不买东西,我都热情接待。”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