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原题 举国体制里的茅台酒
9月16日《新快报》报道,在广州,53度的茅台价格已超过700m l马爹利蓝带和轩尼诗XO,而两年前茅台酒的身价尚不如这些洋酒。闻此消息,不知是否要为国酒庆幸,这两年几乎所有的名酒都在涨价,而茅台涨价基本上都是挨骂的。今年初茅台酒和五粮液同时涨价,差一点在众怒之中被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断定为价格垄断。
其实目前所有反对或者管制茅台涨价的理由都站不住脚。比如嗓门最大的腐败论,认为茅台酒昂贵的价格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迎合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这种论断毫无意义,因为跟中国的故宫以前只有皇帝可以住,现在共和了,大家都应该住进去的说法一样荒唐!这种思路大约认为国酒茅台人人得喝上二两,但这样公平正义的喝酒梦想,即使抽干赤水河也无法满足。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真茅台很少,而假茅台多到离谱;当人们为喝到真茅台欢天喜地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茅台价格已经低到不合理了。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不合理的酒价已造成围绕着茅台酒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利益寻租链——— 批条子拿茅台,批条子才能喝到真茅台,而这不仅是对茅台的侮辱,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成果——— 市场经济体制的讽刺。
从价格是市场配置的结果来说,作为稀缺资源的茅台目前的价格远未到位。这对于喝不起的人来说多少有点不幸,但是,不只是茅台酒和大部分人无关,大凡稀缺的好东西都是属于少数人的,这不是公平正义的道德问题,而是天然如此,须宽心接受。倘若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你恐怕也接受不了刘翔的腿、巩俐的微笑和姚明的身高。
茅台酒是中国独有的酒精饮料,就其口感、内涵特别是这么多年积累的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全球任何一种名酒相比都不逊色,而它的价格及其形成机制却无法体现其地位。和西方顶尖的干邑、红酒相比,茅台酒价及其形成机制可谓漏洞百出,且造成酒价的严重低估。一瓶普通拉菲都可以卖到人民币5000元以上,茅台酒凭什么只能卖1000多?
价廉物美的商品和具有稀缺性的商品在市场上并不冲突,也无高低贵贱之分,就是同一个市场的不同组成部分。从道德上谴责市场对茅台酒这种稀缺资源的价格追涨,以及以行政手段进行价格管制,都无法将茅台酒发扬光大。法国顶级酒庄深藏多年的红酒,不会被法国人民拿来证明法国资本主义的腐朽;法国政府更不会出台价格管制限制它们可能出现的天价。天价的法国红酒从来都是法国人的骄傲———代表世界生活时尚的骄傲。比法国红酒历史更久的茅台,为什么就不能被我们拿来证明这是中国的某种独具魅力的生活方式呢?
有人会说茅台一直是中国酒类的象征。君不见从红军长征的传奇、到开国大典宴会用酒,再到基辛格访华时香溢国际,不都是吗?这不错。但在这种象征意义中,茅台虽是美酒却非商品,而是政治家消受的结果,它形成了某种特供、专供的生产和销售的体系,在这种举国体制里,茅台酒只有专卖却无市场交易。即使酒价涨了又涨,也不能以市场的方式发现其作为国酒的真实价值,从而实现其最佳商业利益。
像茅台这样不可能无限制扩大产量的名贵酒类,如何实现最佳经济利益,国际市场上有一整套成熟的交易体系。这种交易一般都是从某一个年度酒出窖就开始的,首先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一个年份酒的收藏价,这相当于期货价,起到发现现货交易价的作用,然后全面销售。法国昂贵的红酒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拍卖先行的销售模式。它的拍卖价和市场销售价及其出窖年份的相互参照,使得红酒从葡萄种植开始到酒上餐桌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价格配置链。这基本保证了某种好酒就有一定合适的价格,而某种合适的价格就能够买到相应的真正的好酒。
茅台显然不是这样销售的。即使在限价的管制下连续涨下去,恐怕茅台依然无法得到正常的认可。因为在举国体制之中的茅台,基本只有行政命令给予的最高价格限制(今年初就有限价,但市场几乎看不到限价的茅台酒),而这比茅台酒因应市场供求一步到位严重得多。因为这既不能保证买到的是真茅台,也不能实现茅台酒本来应该有的经济利益。即便它还顶着国酒帽子,在钓鱼台招待国宾,美誉度可能很高,仿佛举国之下酒好不过茅台了,但它依然不是商品,而是贡品,和现代奢侈品的商业模式风马牛不相及。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茅台价格完全市场化之前,我们都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的市场经济了。而当茅台以完全市场化的面目出现时,即便它不被命名为国酒,不再被贴上各种“特供”的标签,相信品质也不会比现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