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石家庄9月26日电(记者倪四义、李惠子、曹国厂)前不久,43岁的村委会主任丰玉林带记者去看山坡上村里的黄芩种植基地。
路上,记者发现一大片绒毛一样绿油油的油松幼苗,一窝窝地长在地里。记者问:“这也是一个赚钱的产业?”丰玉林说:“不是,我们自己绿化荒山用的。”
在记者的追问下,他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丰玉林所在的河北省赤城县雕鹗镇下虎村,在他小的时候,周围山坡上林草覆盖,“河滩上用铁锹一铲,就能见到水,现在打井打到十多米都没水”。
上世纪80年代,市场对羊绒和羊皮需求旺盛,燕山山脉中养羊业迅速膨胀,山羊吃草连根拔,对植被破坏特别大。虽然已经禁牧多年,现在山坡依然可见不少裸露的地皮,没有多少树木。
“周围的荒山,怎么改变一下?种树需要树苗,但不能等靠要,政府的支持有限,满足不了绿化需求。”丰玉林说。于是,2009年当选村委会主任的他,在去年召开村委会会议,大家决定上山捡松塔,磕出松子种到地里,等养成树苗后,再移栽到山上。
他指着着松苗旁边的一大片育苗基地说,那里的树苗,一棵要40到100块钱,我们这么多荒山,怎么买得起?“有钱人买松苗,没钱的上山采。这是穷人的办法,没办法的办法。”
他说,这儿14亩的松苗,经过3年的生长周期,可以种满两个山坡,足足两千亩荒地。
村委会开会后,村里小广场上贴出了告示,村民代表跑遍全村400多户,挨家挨户动员。开春时,村里能上山的都上山采松塔、磕松子儿。平时,村民只要上山,路上碰上松塔,就装在随身的袋子里拿回来,交到村委会。
拿着几麻袋松子儿,下虎村绿泽园黄芩种植公司雇上一批村民将松子种在村头路边的地里,工资是每人每天80元。拔草、整地、浇水、看护等工作则由未出门打工的妇女完成,从开春到秋收持续半年,每天劳动8小时,包午饭,每人日收入50元,一个月可挣1000多元。
下虎村距北京120公里。为保证京津地区的供水安全和防风固沙,河北省在首都以北地区明令禁止放养山羊,并严格控制高耗水农业,将水田改为旱田,村民生活一度十分困难。
下虎村因人均年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曾一度被定为贫困村。在政府扶贫项目帮助下,村民在山坡上大面积种植中药黄芩。近年来中药价格不断上涨,村民发了一笔小财,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多元,实现了全村脱贫。
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丰玉林并不完全明白所谓“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但是他说,种树可以保护北京免受风沙侵扰,也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和北京市政府也对老百姓退耕还林给予一定补助和支持。根据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的合作纪要,2009年至2011年,北京市安排1亿元在河北赤城等县营造生态水源保护林20万亩。
下虎村周围的山坡,部分已列入植树造林工程。林业部门补贴种树的劳务支出,并提供技术支持。
“一个电话,林业局的人就过来了。他们对我说:钱花在你这儿,不白花。”丰玉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