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人气低迷,市场萧条,深沪股市深陷于“跌跌不休”的萎靡中。昨日,两市终因不堪超大盘股发行的重击再度应声倒地,上证指数更跌破2400点整数关,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
跌,跌,跌,跌到何处才是底?千百万中小投资者在无助地探询。但是,连最热衷于技术分析的专业人士也不敢妄言底在何处。深沪股市畸形的现状,既难以用经典投资理论来解释,也令久历市场磨砺的实战派困惑。它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背离供求关系的制衡。完全是一副不管市场多么低迷,不论指数跌得多深,圈钱、发新股就雷打不动的冷漠面孔。
2010年,深沪股市发行340家新股,摘下全球融资第一的桂冠,今年虽有所减少,也是全球第二。但不要忘了一个重大背景,这就是深沪股市刚完成史无前例的股权分置改革,流通市值短短三四年内猛然从股改前的一万多亿陡增至约20万亿。面对如此迅猛、天翻地覆,堪称世界奇迹的巨量扩容,市场原本该休养生息,逐渐消化扩容流量。但恰恰相反,紧跟其后的又是1.5万亿元的新股(包括增发等)融资。请问,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有多少增量资金入场接盘?市场“失血”过度,又无“预备队”支援,股指不跌那才叫怪。
矿藏过度开采,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土地过度耕牧,必然导致荒漠化。现今的深沪股市,也正处于过度开采、过度耕牧状态。不顾客观现实,违背客观规律,只是一味地融资抽血,已令市场极度疲弱,如果不及时刹车,必然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也许,我们眼下还津津乐道于超常规的扩容、高速发展,短短20年便构建起世界融资规模最大的证券市场,但是,反观我们的经济发展史,盲目冒进、“大干快上”,最终自吞苦果的教训还少吗?目前深沪股市的持续低迷现状,也许正是一个信号,不能不引起警惕。
或许,有人认为,现今深沪股市与实体经济相关度差,跌多少都无所谓。持这种观点,不仅漠视千百万投资者高达十几万亿元的投资,而且忽视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从当年的国企解困,到国有银行改制,固然,市场定位的偏差令投资者屡为“试错”买单,但股市由此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变革却是不容回避和否认的。可以说,如今荣登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从股市融资,注入新的机制和动力,从而获得新生的。仅仅在10年前,谁敢想象被呆坏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国银行业,能成为世界最赚钱、实力最强的银行?若非股市为其化解包袱,能有今天?因此,让股市理性、平稳发展,给投资者以合理回报,不仅关乎市场公平,更关乎民心向背。
股市是经济的风向标,更是大众信心的指标。当全球经济陷入动荡、危机之中,世界各国执政者,无一不将稳定资本市场、安抚民心作为首要任务。在经济前景不明的形势下,步入全流通而且基本涵盖了各大产业龙头企业的深沪股市,在经济复苏中的作用绝不容低估。股市需要制度上的创新和重建,而当下亟待做的是,让“失血”过度的市场尽快止血,减缓扩容步骤,并从政策上为市场提供休养生息的环境,比如减免税费,提供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入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股市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