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几乎在一夜间倒退回15年前,毫无技术含量的金融骗局在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重新上演,银行在高息揽储,民间在炒资金。”日前,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发出了如此呼声。
27日下午,温州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老板沈某从温州市区顺锦大厦22楼家中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民间借贷资金断裂案宗上再加一个印记。
近两个月以来,三天一跑路五天一命案,温州这个中国民间借贷最活跃的地方显得异常沉重。众多民间借贷的风险末梢和背后的资金网络也随着一个个案件的曝光逐渐浮出水面——银行资金固然有,其中更惊现“官银”身影。
“特殊债主”行事低调
上周,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担保公司募集高利贷后跑路的事件,将背后一串公务员债主身份牵了出来。以担保公司放贷的施晓洁,于2009年前后以为当地龙头民营企业顺吉集团融资的名义,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后与丈夫于本月21日携带资金举家潜逃,数日后夫妻二人被永嘉警方抓获。
由于传闻施晓洁是顺吉集团董事长施顺吉的亲戚,案发后高息集资多名债主到顺吉集团追讨欠款,同时也暴露了众多公务员债主的身份。部分债主向媒体反映,这起集资案中的债主,相当部分是永嘉当地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并且根据债主圈内自行估算,其中八成债主是公务员,有的是局级以上的。而由于身份特殊,不少债主都只想“低调”处理回收资金,更不愿意诉诸法律将自身资金曝光。
据了解,目前民间高利贷中,不乏“官银”的身影,其中更掺杂不少见不得光的黑金。“事实上,很多黑钱都会通过这种民间拆借途径滚动,一方面民间拆借的隐蔽性刚好适合了这些资金‘见不得光’的需求。另一方面民间拆借目前利率高涨,别的领域投资确实难以找到如此高的回报,这部分黑钱又不太在乎风险。”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已是“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官员私人资金进入民间高利贷的情况在温州已是“非常普遍”,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昨日接到记者电话采访时,温州当地一位长期做民间借贷研究的律师一听“官银进入民间借贷”马上非常警惕,他表示“这个问题不好说,我目前也没有掌握到证据,但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实际上,不少公务员资金进入高利贷的通道是一条“权力寻租”途径——凭借职位之便,以“办事通融”和“放高利贷”进行交换。“通常的规则是,我帮你办事,你帮我放高利贷,互相利用,其实形同一种变相的行贿行为。”有业内人士向媒体如此曝光。此外,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温州当地很多公务员由于地位、声誉较高,往往能够募集到较多的民间资金,某些公务员甚至成为一个个民间资金募集的节点。
有消息指出,今年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中,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人士,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从2000多万、1500万、2075万、3500万到8000万不等。
思考 民间借贷急需阳光化
跑路、自杀事件频频发生,高利贷背后的钱权交易隐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爆发,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深层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不少业界和学者纷纷呼吁,民间借贷阳光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是要认可民间借贷的合法社会地位,要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同等的金融体制内。此外,对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资金使用途径等要有明确的法律手段和武器来规范。”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颜贻潘表示。他指出,目前不少企业找民间贷款来还银行贷款,俗称搭桥贷款,可还贷后却因银行额度紧张无法再度盘活授信资金,使得企业资金链条最终断裂。“银行切实地为小企业服务,可以减缓民间融资风险的累积。”
“监管的态度目前主要还是确保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资金没有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筑起防火墙,以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某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然而,随着股市热、房地产热退去,不仅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民间借贷,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在民间借贷中也存量非常大,台底交易、资金腾挪各种通道难以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