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于绍文:企业转型存在五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30日 10: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0日讯 (王慧梅) 9月24日,第五届中国CEO年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增长转型新思维。会上,经理人杂志社社长于绍文谈到了转型中的五个误区及认识。他指出,谈增长和转型是为了抓住新的机会,但是抓机会的同时,更应该避免走进思维的误区和陷阱。

  突破一个核心技术,就能实现转型吗?于绍文认为,掌握或突破一两个核心技术,并不能就实现真正的转型,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原创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更进一步拥有将其市场化、国际化、行业标准化的能力。

  引进关键人才即可实现转型吗?于绍文指出,高科技产品不是一两个天才工程师就能完成,它需要大量关联部件、关联企业的协同才能完成。单个的智力、人才、高科技成果,如果没有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与转型无补。

  传统产业转型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向新兴产业吗?于绍文指出,传统产业不会消亡但需要升级,譬如,传统制造业向高级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重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升级,电子信息业向软件服务业升级。

  转型就要从价值链的低端进入高端吗?于绍文指出,想进入价值链高端的企业,首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是否具备了技术、行业标准和资本的控制力。如果没有,那就甘居中下游,价值链中下游的企业通过战略、管理与技术创新,同样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转型就是抛弃夕阳产业,进入朝阳产业吗?于绍文指出,农业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如能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仍然是非常有效的赚钱行业;纺织业也被认为夕阳行业,但看看意大利和法国,就知道品牌的力量,如何持久地力挺一个产业的长盛不衰。

  据于绍文介绍,《经理人》研究发现,很多企业在转型之路上成功率很低——通常不到50%,变成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企业转型中走进了思维误区,用旧的思想观念和模式,去操控一场求新的自我突破。

  另外,转型中关停或深陷困境的企业,并不是因为机会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步入了伪机会的陷阱而不能自拔。不恰当的多元化扩张,特别是国家推出新兴战略产业政策之后,多头冒进,如比亚迪。取短线好处而弃长远利益,曾经在多元化吃过亏的李宁,开始进军房地产,雅戈尔等老牌服装品牌,也是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品牌延伸过度,多元产品超越了一个品牌所能承载的界限。一味追求高利润,发展战略寄托在不切实际地高利润长期持续上。新兴领域伪机会,团购、电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等,确实机会巨大,但有的进入已经不合时宜。

  当然,企业转型,也并不是一片灰暗。据了解,很多智慧型的企业,突破自我、笑傲市场。富士康代工之外,在太阳能、环保、地产、新一代通讯等成功布局,构建起新商业帝国;万达的“掐尖”战略,为地方政府搭建绩效综合体,积累优质旅游资产;优衣派的商帮联盟,聚合优势;民生银行的经营微小企业长尾,创新产品和风控体系……还有玖龙、华为、陕鼓、复星、京东、三一等,这些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主动变革和创新,获得新一轮高速增长,其背后,都有值得挖掘的动因、逻辑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