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 本刊记者 于达维 | 文
经历长期推迟,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下称伽利略计划)首批两颗卫星预计于10月20日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根据目前安排,今年年内将完成首批四颗在轨验证卫星的发射,然后最快在2014年前发射另外14颗具完整功能的卫星,从而组网形成导航服务能力。这比伽利略计划原定2008年投入商业运行至少延迟六年。到2019年,将完成全部30颗卫星的发射,实现全球覆盖。
两颗卫星以欧盟举办的伽利略儿童绘画大赛获奖者——11岁比利时儿童Thijs和9岁保加利亚儿童Natalia的名字命名。
伽利略计划是欧盟为对抗美国GPS系统而自行建立的全球导航系统。1999年提出、2002年获批。原定投资48亿美元,向距离地球2.4万公里的太空发射30颗导航卫星。
与首先针对军用、在战争期间美国有权关闭的GPS系统相比,伽利略系统设计之初首先针对民用。其地面定位服务的设计误差不超过1米,该系统的一些设计也优于GPS。
根据欧盟设想,它在为欧洲建设独立防务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可望带来经济效益。预计到2020年,欧盟卫星导航市场将从2010年的1700亿美元增加到3200亿美元。
不过,从诞生之初,伽利略计划就由于欧盟国家之间在资金投入上的扯皮而一再延迟。迄今为止,仅有两颗试验卫星在2005年和2008年发射升空,整个伽利略计划的投资也飙升至72亿美元。
实际上,即将发射的两颗卫星,与此前发射的两颗试验卫星类似,也是属于在轨验证卫星,但它们已非常接近具有完全功能的导航卫星,有开发服务、公共管理服务等功能。
2003年9月,出于“出一点钱,得到一些技术”的考虑,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其他参与其中的非欧盟国家还有印度、以色列、摩洛哥、沙特、乌克兰、韩国。中国原拟投资3亿美元。2004年12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四家股东出资组建的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成立。
但随着支持者增多,欧盟对非欧盟国家的态度日趋冷淡,要求苛刻,在尖端技术上更有所保留。目前,中国虽未完全放弃与伽利略计划的合作,但重心已转移到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最迟将在2015年完全投入使用。未来世界导航市场将会是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和中国北斗四足鼎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