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合理性存疑 业界盼改善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1日 07: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金融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国内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8280元和7430元,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定价模式并未真正体现油价波动带来的变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仍需继续推进。国际油价下跌带动国内降价

  由于欧债危机得不到解决及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8月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目前跌幅已超过25%。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发改委下调成品油价格与近期国际油价走势持续低迷有关。国庆节后国际油价不仅持续下跌势头,且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近8个月来首次跌破100美元/桶关口,这对进口量占“半壁江山”的国内成品油价下调来说,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仍有不少消费者质疑,为何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的下调幅度与节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如自10月9日凌晨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相当于每升分别降低0.22元和0.26元。而10月7日,辛塔、布伦特等原油产品报价分别为106.79美元/桶和105.88美元/桶,相比4月7日(上一轮发改委调整汽柴油零售价时)120.48美元/桶、122.67美元/桶的价格,跌幅为11%和13%左右。而我国这一轮汽柴油零售价降幅仅在3%到4%,降幅明显低于国际原油在这6个月期间的降价幅度。

  对此,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解释,按规定,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会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确实早就超过4%,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有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近日才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国家因此决定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定价模式仍不完善

  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发改委共16次调整价,其中10次为上调,6次为下调。国内最近一次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调整发生在4月7日,至今已有五个多月保持在历史最高价位上纹丝不动。同时,发改委此前最近一次下调油价是在2010年6月1日。在历次调整中,百姓感觉最多的是国内成品油价走势呈现“涨多跌少”的特征。尤其是今年,当国际原油油价跌幅甚至超过25%,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下跌超过9%时,民营加油站就纷纷开始降价促销,但中石化和中石油却不见降价,发改委也没有统一下调油价,这种成品油定价模式是否合理,引起业界质疑。

  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成共识后将择机推出。对于调整周期的改变,普遍说法是从22个工作日变为10个工作日。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认为这并不足够,而应实时调价。最理想的办法是每天公布一个最高限价,由企业在最高限价下自主定价。他指出,下一步一定要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在整个炼制、批发、零售、油源的各个环节给各种主体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