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指出,下一阶段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注意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
与二季度提出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相比,新表述中“前瞻性”用词引人关注。
受欧美债务危机进一步发酵的影响,与上半年相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经济发展中原有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存在,同时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将更为艰巨和曲折。在这一背景下,强调政策的前瞻性,将有利于宏观政策的科学制定,为下一步调控留有空间,最终可更好地发挥政策的调控效果。
去年以来,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开展实施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操作,物价调控效果初步显现。然而受货币信贷政策趋紧等因素影响,当前部分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上升,沿海一些地区的企业出现了融资难、融资贵和资金链紧张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增长。针对这一现象,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货币信贷的紧缩力度趋缓,不但加息步伐放缓,更是在公开市场连续10周对外投放资金,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前瞻与灵活。
强调前瞻性将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科学制定。当前我国货币调控正进入到“两难”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物价总水平仍处高位,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货币调控力度不能骤然放松;另一方面,随着外部环境的恶化,我国经济增长将面临增速下滑之忧,政策又不宜过于紧缩。货币调控犹如行走在平衡木上,如何在松紧间求得平衡,考验着调控部门的智慧。
强调前瞻性,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审慎观察、科学判断,及时、果断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就是要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又要增强政策的预判与灵活,如此方能有助于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记者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