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一、美国经济继续恶化
遭受日本地震和中东产油国动荡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处于"疲弱阶段"。但是只要全球供应链恢复正常和油价回落,下半年全球经济将有希望走出复苏之路。 然而几个月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秋季年会上各国财长、央行行长、经济学家的座谈,否定了这一观点。取而代之的却是对于当前欧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担忧和焦虑,更让世界经济充满变数的是,目前针对美国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已经在升级蔓延。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他们带着帐篷,高喊着口号,声称要长期坚持下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过于强调效率,非常少的精力用于强调公平造成这种恶果,累积起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向松祚说,你看美国一般的制造业工人也就是拿4万、5万美金年收入,但是华尔街的这个金融界的这些人,动辄可以拿几十万美元,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这个分化是非常厉害的,所以为什么占领华尔街?这些人把矛头指向华尔街的一些金融大亨。
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
美联社经济专栏作家马丁·克鲁斯汀格对记者说到,应该要着手解决,美国的失业率它相当高,达到9%。所以美国现在陷入了一个经济复苏缓慢的尴尬,因为2007年到2009中的经济衰退如此得严重,那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我们现在要重新获得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相当不容易的。
墨西哥央行前行长奥特兹告诉记者,现在美国面临的不是短期的财政危机,它们的失业率高起,经济疲软,但不幸的是,由于政治上的矛盾,(美国)并没有实施足够的有效措施来刺激经济。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在2011年5月,美国国债触顶,开创了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举债度日成为家常便饭;而另一方面,美国两次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将美国经济带入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反而将全球推向的流动性泛滥的漩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向松祚讲到,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已经长期化了,美国这个债务高,你想它在五年之内、三年之内能够把债务的规模降下去吗?降不下去。这是非常麻烦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纳麦特·夏菲克告诉记者, 对于美国而言,重要的是在中期计划中如何整顿好财政,控制好财政赤字的规模。在短期而言,如何来恢复经济的增长,如最近的就业复苏计划,就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一个良好的开端。
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正处在是否会二次探底的关键节点上,本次来参加年会的各方人士都非常关注,美国是否还会再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实际上我们看到前两次的货币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美国的问题。人们不禁要问,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究竟在哪里呢?
美联社经济专栏作家马丁·克鲁斯汀格告诉记者,问题是,我们得由一个如此深得探底来恢复经济增长,这非常困难,有声音说不要再来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毕竟利率自2008年12月以来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接近0%。所以可以说美联储把利率作为政策调控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及人力部长的尚达曼说,就货币政策而言,我认为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将继续保持其适度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无论就短期和长期而言,利率将继续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虽然刚刚公布的全美9月零售销售增幅数据在汽车销售的强劲推动下取得了环比增长1.1%的7个月新高。但仅凭这个数据难以断言美国经济找到了快速反弹之道,因为即使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超预期达到1.3%,其距离约4%的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也差距明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说,消化这么多的就业,这么长的时间是必须的,最少的时间,那我们从2008年到现在开始算的话,美国出现十年的停滞期可能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美联社经济专栏作家马丁·克鲁斯汀格告诉记者,美国现在正面临的情况和日本之前所经历的“失去的十年”非常相似,我同不少的经济学家交谈过,他们都认为美国经济现在虽然有增长方面的困难,但它同时也具备使其经济复苏的资源。不过美国真的有可能也会面临“失去的十年”。
美国是否真的会步日本的后尘面临失去的十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国经济疲软的状态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全球的经济来说,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虽困难重重却还有喘息的机会,而对于身处债务危机的欧洲经济体来说,迅速解决当前的困局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了希腊主权评级,当时金融界普遍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谁也不会想到,这场危机最终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以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纳麦特·夏菲克说,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之前长期以来欧洲内部隐含的一些问题随之显现出来,比如说希腊、葡萄牙,这些国家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乏力,缺乏竞争力,只是我们在过去没有发现。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这些国家的问题明显地凸显出来了。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应对危机的能力饱受质疑,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各国意见分歧, 欧元区缺乏一个共同表决的有效民主机制,导致无法及时通过有效解决方案。这显示出欧元区无法处理危机的窘态, 也使得危机一再恶化。
瑞典财政大臣安德斯·博格告诉记者,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纵观援助行动北欧国家缺乏意愿对希腊进行救助,他们认为希腊如今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是由希腊人民自己造成的,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以来,希腊一直有着财政问题,经济发展较弱,出口疲软,经济也背负沉重的行政负担,缺乏有效的改革,所以各国认为这是希腊自己的问题。
国务院参事兼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的汤敏对记者讲到,比如说德国利益跟希腊利益跟意大利利益不一定完全一样,德国还要去说服它的老百姓,拿出大量的所谓纳税人的钱来去救别的国家,这些就涉及到很多问题。
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说,各欧洲国家此次难以达成一致行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各国对本国经济的关注重点不同,这反过来也将使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复苏速度。
10月13日,随着斯洛伐克议会以绝对多数票赞成连续通过3项决议:批准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扩容议案,欧洲救助基金扩大方案决议终于走完了最后一站。欧洲救助基金的规模将从2500亿欧元增至4400亿欧元,人们似乎看到了危机解决的一丝曙光,但很快意识到事情并没有结束:先是标普宣布将西班牙长期评级从AA下调至AA-,将其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几乎同一时间,惠誉下调了欧洲4家银行评级,分别是柏林银行、莱斯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银。该机构还将巴克莱、瑞信、德银等7家银行纳入负面观察名单。更为危险的是债务危机正向银行体系蔓延,有分析认为如果将资本充足率在7月份的压力测试5%的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将有66家欧洲规模较大的银行无法通过欧盟修正后的压力测试,救助这些庞大的银行队伍4400亿欧元远远不够。再加之德国、法国等欧元区经济体经济萎靡不振,人们担心欧债危机不仅将严重拖累整个世界经济,并会将危机传递到其他经济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向松祚讲到,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它的人口老化,人口老化那么这个需求自然会下降,那么同时欧洲的移民政策又非常的保守,非常的封闭,没有新的劳动力,所以欧洲在未来能不能维持2%的增长速度是一个很大的一个疑问。
墨西哥央行前行长奥特兹告诉记者,经济危机从金融领域蔓延到整个实体领域,通过当今世界的高度关联的金融通道,所以现在可以说,并不存在什么区域性经济危机,就像这次欧洲的经济债务危机,也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
三、中国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局面
曾经有一段时期,美国对待欧债危机的态度像隔岸观火,还说即便明天从火星掉下来一大笔资金帮助希腊偿还所有债务,欧洲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对此,有经济学家警告说,欧债危机形势随时可能失控,欧洲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准备2万亿欧元资金以应对日渐恶化的情势。但是现在,美国也有些自身难保。世界经济又该如何走向复苏呢?
当前欧美两大经济体先后出现危机,一些亚洲国家也纷纷表示对前景的忧虑。像韩国财政部就担心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并增强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悲观氛围正在笼罩全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西方国家把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上。那么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态势如何呢?能否担当改变颓势的重任呢?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秋季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未来的经济前景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IMF总裁拉加德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低收入国家保持了经济增长比较喜人新兴市场国家保持在了5%-6%的经济增长水平,预计在2012年新兴国家还将继续保持这样的经济增速。因此,相对于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前景预测,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让人感到非常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预测,明后两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会保持在9.5%和9%,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本次年会还专门设计了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相关的议题,可见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确实不争的事实,如何控制通胀成为了新兴经济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当下全球经济的目光都聚焦到新兴经济体的身上,期盼新兴经济体强劲的发展动力能够带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之路,但随着美国两次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严重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而欧洲的救助计划实施也必将引起新一轮流动性的担忧,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的眼里,中国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告诉记者,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中国面临着经济过热的风险,中国应当采取宏观层面的监管措施,同时也应当使其货币适度升值。因为经济过热和食品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讲,这个问题很敏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说到,一些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如越南。但就总体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在7%左右,我们预测通胀率将降至6%。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始终不敢放松对通胀的治理,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虽然CPI涨幅连续4个月滞留在6%以上的高位,但其近两个月的连续下行,让人们期盼已久的“倒V”型曲线显露出苗头。不过,9月份CPI环比涨幅的上升以及新涨价因素影响的放大,却预示着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仍不容小觑。此轮通胀最主要的因素是成本推动。劳动力、资源、能源、资金等要素成本都可能会继续上升。专家预测CPI未来在5%左右的水平运行非常大,回落到3%以内的可能性很小。食品价格的上涨仍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国务院参事兼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的汤敏对记者讲到,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相当长得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跟就是反通货膨胀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对记者说,在应对通胀时,货币政策往往确实会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效果。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要看到措施的明显效果的显现确实需要时间。我个人也十分希望能够尽快地看到这些政策出效果,另外,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影响着通货膨胀,不仅仅是对中国而言,对世界其它国家也是如此。
而就在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的前一天,海关总署公布了中国9月出口数据,同比增长17.1%,低于上月的24.5%以及市场的普遍预期。从今年前八个月的情况来看,出口增速放缓趋势也明显增大。欧美身陷危机导致外需增长乏力的态势已十分明显,人们担心这将对于我国出口乃至实体经济形成进一步的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接着说,中国有着很大的出口需求,因此中国出口的增速将会放缓。如果中国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很明显的,中国经济的增速也将会放缓,这也更促进中国进一步提振内需,增加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纳麦特·夏菲克告诉记者,中国把内需驱动列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我想中国政府肯定认识到这个转变,是政府五年计划的重要内容,出口经济转内需经济是一个重大的议题,也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
一方面,经济存在下行风险,而另一方要抵抗通胀的困境,国内的经济政策面临两难境地,虽然对于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抱有乐观预期,但如何撬动内需,加快改革步伐,使经济增长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实现经济的再平衡,以此降低中国对发达经济体贸易伙伴需求的依赖,减少国际外部环境冲击的影响,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显的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向松祚告诉记者,我们讲三座大山压在它身上,就是这个住房、教育和医疗,这三项开支如果你把它给降低以后,老百姓其实可以尽量少存钱,可以不存钱,一储蓄你就可以降下来,消费你就可以大幅度的上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说,我未来的安全有保障了,我储蓄率就降低了,对不对?储蓄率降低了,什么呢,消费率就起来了,消费倾向起来了,购买意愿增加了,购买意愿增加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加快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加快了,内需起来了,内需起来了,出口导向的那个战略就能得到某种意义上矫正。
国务院参事兼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汤敏告诉记者,我们的金融体系的改革、我们劳动市场的改革,包括我们现在大量的这个资金和大量的这个利润都集中在少数的一些大企业,特别国企上面,我们怎么样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环境更好一些。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当时我在中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你完成一篇关于中国经济的报告。中国已经保持了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模式,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将会是一个对出口导向以及投资导向型经济,减少依赖的模型。我们知道这些发展目标已经被列入了中国第十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但其实它们在十一五计划当中就已经有所体现了。但是这个转型过程被全球金融危机干扰了,我们这篇报告就是关于如何从具体的层面实现。中国一直主张的转型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随着2012年中国领导层更新换代,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会很重要。我相信随着中国开展结构性调整,其面临的价格问题将会有所缓解。这不是像拉加德说的,什么中长期财政政策,而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最终会将有利于全球经济体系的平稳及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