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18日,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对“十指禅机”刘伯骏艺术品资产包进行了第二次发售,发售数量为1465万份。 如此之高的价格,它真的值这么多钱吗?还是有人希望它值这么多钱?都说“盛世藏玉,乱世藏金”,可现如今是什么都藏,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高烧已经说明,这不单纯的是爱好了,更多的是投机。投机的多了,整个艺术品市场就完全的泡沫化。既然资金多了,投机的人也多了,当然各种机构也会要进来插一脚,机构多了,钱多了,慢慢的也就变的更加“金融化”了。
本来中国真正意义的藏家就微乎其微,如今,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很多有钱没眼睛的人进来,那些真正爱收藏的人就只能看看,更多的转行当起了“买手”,而那些资本大鳄们凭借着雄厚的实力早就掌握了艺术品收藏这个小小市场的话语权,真的假的何必在乎?值多少钱,资本大鳄说了算,而市场却天生就是跟着资本走的。
市场既然跟着资本走了,当然机构也不甘示弱,这些机构可不仅仅是银行、基金、风投还包括房地产、能源、建筑等各个领域。手段更是多种多样,比如投资建立美术馆,私募、股权、信托基金等名目繁多。
当机构也进来的时候,艺术品名正言顺的变成理财产品,这就宣告艺术品金融化时代正式到来,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层出不穷的坑蒙拐骗,东西是假的也就罢了,专家也可以是假的,证书也可以是买的,鉴定更是虚的,就连拍卖公司也可以是诈骗公司;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与法》栏目就播出过“假古董的旅行”,在拍卖公司拍出高价的竟然是记者从地摊上花几十块钱买的废品,而拍卖公司坑的除了买拍品的人还有来寄拍的卖主,诈骗手段之绝让人瞠目结舌。
当商业介入艺术生态的时候,且不论一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只怕是连造假都懒得造的逼真了吧。可是人类已经阻住不了艺术品市场的投机行为,艺术品金融化的时代既然来了,就要想着出台一系列规范和措施了,而这里面最大的障碍就是艺术品作为资产的鉴定和评估,这样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如何治理乱象?
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发售的第一批艺术品份额产品上市后的离奇暴涨与暴跌退市经历,在艺术界及投资界掀起轩然大波。
一位业界人士表示:“这个非理性交易行为其实是能够控制的。比如,规定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的涨跌幅指标和交易量指标。”这些国内外证券市场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在交易环节,完全可以直接引入证券交易规则,迅速完善市场交易规范。
而艺术品鉴定最困难的除了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规范以外,必须要让专家和鉴定证书对艺术品的鉴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或许才能真正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