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G20峰会召开在即,欧洲债务危机有所缓解,美国经济复苏也隐现向好势头。面对外围环境的时冷时热,我国在政策层面有什么选择?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指出,首先就是稳定金融,正视城市化的融资和风险。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所投向的项目大多数投资额大、周期长,收益率较低,明年集中兑付时有很大的违约风险。”张平指出,通过市政基建债券、信托、基金或政策性银行支持等方式,地方债务的现金流风险可以有所化解。“在增长中化解地方债务,不要让这种风险冲击金融市场。”他同时提出,应该硬化地方政府债务和预算约束,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在张平看来,近来发改委和财政部支持铁路债,并允许四个省市自行发债等举动已经表明了政府稳定金融的决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其次,政策应着眼于提高城市化的空间集聚度,扩大内需。建立一个广覆盖、可转换的基本社保体系,有效地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模式,降低土地资源压力。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即推进政府收支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强化供给激励,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中国当前的税收结构以向工业部门征流转税为基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的税收和未来享受的福利应该逐步匹配。包括:扩增值税的范围到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增值税税率,激励实体部门创新。建立个人综合纳税体系,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个人税制的综合改革,将个人的劳务所得和资产所得纳入统一征管平台,从完全分类纳税走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降低名义税率,减少累进档次。
张平特别提到应开征物业税,以使地方政府通过提高城市的聚集、竞争力等方式获得收益,改变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行为。(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