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4日讯“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比去年同期增长27.4%,财政收入增长29.5%,而同期GDP只增长9.4%。”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今日发表博文指出,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当初的10%左右提高到20%左右,整整提高了一倍。减税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不宜再拖。
文章指出,减税意味着对财富创造活动的一种激励,也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民间和学术界一直有减税的呼声。我国的税收主要来自于流转税,尤其是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性的财富创造活动进行征税,若税收增长太快,不利于鼓励扩大生产,不利于激励冒风险的生产投资。相反,脱离实体经济的投机性行为,如房地产炒卖、股票期货买卖却要比开工厂少交很多税,弄得很多工厂主无心开厂,却有意投资房产,结果中国还没富裕起来,财富的泡沫却越吹越大。
徐康宁指出,现在通胀压力依然不小,短期之内银根难以有大的松动,不少企业已经捉襟见肘,纷纷走上“高利贷”的不归之路(民间高利贷的盛行与活跃,也说明市场中的剩余资金对实体经济不感兴趣,发放高息贷款还不用交税)。一方面,通胀压力未消,各种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税收负担还在有所加重(各级政府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会层层加码,到了底下就可能以各种名目加重收税),企业生产和投资的意愿自然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实体经济受伤严重,国民经济也会被弄“虚”的。
徐康宁认为,适时减税也是政府之作为,可以在不改变货币政策基本方向的前提下,给经济升温加火。减税在短期内可能会使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从长期看反而会增加财政收入,经济学中的“拉弗曲线”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介绍:
徐康宁,经济学博士,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原文地址:
http://xknseu.blog.sohu.com/18992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