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西安11月6日电(记者 陈晨)多少年来,“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国西部农民挥之不去的传统形象。而随着先进农业科技在中国农村推广,越来越多的西北农民逐步从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枯燥劳作中挣脱出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悄然变化。
“早前用管灌给地里浇水,100多亩地得20多个人。”陕西榆林米脂县的枣农孟好海说,“管子的长度超过10米,人要抬着管子绕着果树跑,累得人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到国土总面积的56%,而孟好海耕种的西北地区绝大部分都属于这样的贫瘠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作为曾经的苦穷之地,“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让这些地方的农民以吃苦耐劳著称。
5年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节水专家在孟好海的家乡建立起了山地红枣示范区,应用了合理需水量与实时监测技术、微灌工程技术和品质水肥调控技术,而这彻底改变了孟好海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以前我想都不敢想,500多亩地,用了专家们的技术,只用2个人就能灌溉完,又均匀又省水,还能抽个烟、聊个天。闲了我也能去城里逛一逛了,咱也要享受生活呢!”孟好海说。
“当今世界,农业的竞争实质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
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贡献首次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