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科技进步让农民超越“吃苦耐劳”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6日 12: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西安11月6日电(记者 陈晨)多少年来,“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国西部农民挥之不去的传统形象。而随着先进农业科技在中国农村推广,越来越多的西北农民逐步从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枯燥劳作中挣脱出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悄然变化。

  “早前用管灌给地里浇水,100多亩地得20多个人。”陕西榆林米脂县的枣农孟好海说,“管子的长度超过10米,人要抬着管子绕着果树跑,累得人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到国土总面积的56%,而孟好海耕种的西北地区绝大部分都属于这样的贫瘠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作为曾经的苦穷之地,“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让这些地方的农民以吃苦耐劳著称。

  5年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节水专家在孟好海的家乡建立起了山地红枣示范区,应用了合理需水量与实时监测技术、微灌工程技术和品质水肥调控技术,而这彻底改变了孟好海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以前我想都不敢想,500多亩地,用了专家们的技术,只用2个人就能灌溉完,又均匀又省水,还能抽个烟、聊个天。闲了我也能去城里逛一逛了,咱也要享受生活呢!”孟好海说。

  “当今世界,农业的竞争实质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

  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贡献首次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

  “现在种地全都机械化了,播种、收割都用机器,蔬菜大棚里也用了滴灌技术,人不累!不累才能有工夫把家里装饰美化一下!”5日一早,陕西商洛农民王谋坐车赶到2011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打算采购一些迷你果蔬养在自家屋内,给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增加一抹绿色的生机。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耕地、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已达52.28%,比2005年增长16.38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张桃林介绍说,中国立足农民需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深化了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体系改革与建设,在近两年的抗灾夺丰收中农技推广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科城”杨凌,目前已建成节水灌溉面积面积6.1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5.2万亩,占到灌溉面积的60%。

  在杨凌的示范带动作用下,目前,西北地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已累计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地推广应用1500万亩,实现粮食增产6.6亿公斤,增收7.3亿元,节水3.7亿立方米,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干旱少雨,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亦得到改变。

  “现在农民的生活确实因为科技发生改变了。拿杨凌来说,节水工程实施后,增加了果蔬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农民有钱也有‘闲’了。现在,报名参加旅行团的人里,农民的身影越来越多了。”杨凌当地水利工作者周亚娟说。

  已经在陕西待了3天的甘肃天水农民刘家瑞说,参观完西安的名胜古迹转而向北去看壶口瀑布,是他们一家四口早已计划好的行程。

热词:

  • 高效用水
  • 刘家瑞
  • 农民增收
  • 科技成果转化
  • 吃苦耐劳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农科城
  • 节水灌溉
  • 杨凌
  • 农技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