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低迷市道下,新股“越穷越生”的现象在基金发行市场上也在复制。近日,证监会连续放行新基金,长盛同祥泛资源基金、国投瑞银新兴产业基金、银华消费主题基金等纷纷拿到了“准生证”。另外,还有6只新基金处于募集期,排队待发的基金有2只。
若以老眼光视之,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监管部门集中放行新基金,无疑是一大利好,通常被投资者理解为帮股市“补血”甚至救市之举。不过,当下新基金的密集发行“补血”意味并不浓,相反基金公司之间利益争夺的角逐昭然若揭。
一个最明显迹象便是一方面基金发行规模日渐萎缩,另一方面新基金仍在死拼发行。数据很直观:2010年是基金发行的丰收年,当年共发行新基金154只,共计募集新基金2351亿元。但当年末基金的总规模只有2.4233万亿元,较2009年末的2.4535万亿元下降了302亿元。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64只新基金宣告成立,合计募资规模为2267.66亿元,平均单只基金仅募资13.83亿元,创历史最低首发规模。比2008年大熊市时新基金平均18.2亿元的首发规模还少了4.37亿元。
类似的现象在今年并不少见。一家正发行新基金的基金公司销售经理告诉笔者,虽然此次该公司发行的新基金由业内一位明星基金经理掌舵,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正式进入募集期一周多以来,只募集到了5000多万份(净值1元/份)。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上月发行的一只基金,到募集结束前一天下午只募到2000多万份。无奈之下,公司总经理亲自出马找来一笔资金救急,才使该新基金不致半途夭折。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基金客户的锐减。今年前三季度61家基金公司的基金存量客户总数仅有9160.75万户,同比减少近10%。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显然是基金的“亏钱效应”使然。一方面,近几年IPO(首次公开募资)、再融资、大小非套现犹如“抽水机”加大了对股市的“抽水”力度,导致股市长期疲软,基金赚钱确实不易。另一方面,基金投资的不负责任也加剧了投资风险。比如,在新股询价中基金成了“第一高价”的制造者;再如,一些基金公司盲目投资,即便投资出现了巨额亏损,基金管理费仍然旱涝保收,完全不与投资者共患难。面对这样的现实,投资者自然不愿把资金交给基金打理。赎老基金申购新基金,实际上已成了不少基金公司的“面子”工程。
新基金发行遇困,存量基金日子也不好过,强大的赎回压力令后者寝食难安。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末存量基金规模合计2.53万亿份,近一年来基金赎回规模达到4505亿份。从存量规模来看,目前净值规模低于1亿元的基金超过50只。很明显,基金规模萎缩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于未来预期的悲观造成,这种悲观情绪一方面来自市场,一方面来自对基金业绩信心的丧失。而站在基金公司角度看,发行新基金可以弥补老基金赎回带来的规模压力。因为新基金发行再不好,5亿元左右的规模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是做老基金持续营销,一只30亿规模的老基金赎回5亿则非常容易。
归根结底,在无人喝彩、少人捧场的情形下,基金公司仍力拼新基金发行,说白了,无非是利益争夺的外化。谁不发行新基金,谁的客户流失就会更加严重,唯有通过发行新基金来争取新客户,才能减缓基金客户流失的整体步伐,才能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