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香港《南华早报》11月7日文章】题:北京不充当希腊戏剧的主角是明智的
随着希腊悲剧上周在戛纳上演——20个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会聚在这里,应对因希腊的金融和政治问题而恶化的欧洲债务危机——数千公里之外,中国人以复杂的心情关注着这—切,酸甜苦辣各味杂陈。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国际领导人论坛中的主要明星,与会者和记者们仔细倾听着胡锦涛主席和中国其他高层官员的每一句话。胡锦涛敦促各国共同努力解决全球经济危机。
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最佳信号莫过于看到在这次峰会之前欧洲领导人公开向中国寻求帮助。
欧洲金融稳定机构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最近前往北京,讨论中国能否从其外汇储备中拿些钱救助欧洲。
另外,中国国有媒体没有忽视这样一点:因国内的危机而受到削弱的美国一直在努力保住其万众瞩目的中心地位,这是在欧洲求助于中国之时美国影响力削弱的一个确凿无误的迹象。
但是从国有媒体的反应和网络聊天室里的评论来看,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又带有谨慎和苦味。
国有媒体迅速驳回了中国成为欧洲“救星”的说法,互联网用户则对穷人为什么该花数十亿美元来帮助富人提出了质疑。
一些网民在网上发表评论,提醒政府中国仍有2亿多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以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海外媒体突出了这样的角度,即中国对欧洲寻求帮助的请求反应谨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救助欧洲会引起公众潜在的强烈反对。实际上,中国的谨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常识。中央领导人早就明确表示愿意帮助欧洲,不仅因为中国希望成为负责任的国际利益攸关方,而且因为这符合其自身利益。
中国领导人决心不在救助欧洲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其冷静值得称赞。正如胡锦涛所说的那样,解决欧洲债务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欧洲。另外,任何人在坚决承诺为扩大的欧洲救助基金提供资金之前,都需要先了解具体内容并迫使对方就资金的安全作出保证,而这些正是目前所缺乏的。
同样有趣的是,欧洲是否应该求助于中国的问题也使欧洲内部发生了分歧,一些欧洲人敦促欧洲不要寻求中国的资金。他们担心中国会要求欧洲做出太多让步,例如(让欧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会使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变得更加困难,以及要求西方承诺减少对中国人权记录或人民币的批评。欧洲人必须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他们不可能两面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