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50名买家竞购曼氏亚太业务 香港清算指示混乱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7: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陈莹莹

  已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期货及衍生品经纪商MF Global(香港称作“明富环球”,又译作“全球曼氏金融”)近日成为多家机构的收购对象。

  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中资投行中银国际有意收购明富环球,并已进入实质性接触阶段。中银国际在10月28日就透过中间人了解并核实信息,随后开始接洽。

  11月8日,毕马威香港主管之一、明富环球香港分支的临时清盘人之一侯柏特(Patrick Cowley)对本报记者表示,“有不少机构对明富环球的亚洲业务提出竞价申请,截至上周六,已收到超过50个收购明富环球的意向。出售程序已进入第二阶段,希望在本周内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

  侯柏特透露,作为香港方面的临时清盘人,他们将在本周内与潜在投资者进行商讨。

  交易方式猜想

  明富环球在亚洲的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拥有大规模的衍生品业务,并于香港、东京、台北设有办事处和子公司,与印度的Sify Technologies设有合营公司。据其最新一份年报,明富环球的总资产高达410.5亿美元,其中亚洲业务的收入约为216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14.4%。不过,这个庞大企业的身后也背负着396.8亿美元的债务。

  侯柏特透露,对明富环球感兴趣的亚洲买方包括大型金融机构、明富环球先前的竞争对手,以及其它希望在亚洲市场立足或扩大期权和衍生品业务的地区机构投资者。

  “中银国际有可能只是收购明富环球在伦敦及香港的业务。”一位外资投行的交易员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加上欧债危机对外资银行的影响仍不清晰,全面收购不是明智的选择。

  海通证券经济及策略师黄熏辉指出,中国银行可能会选择先通过旗下的中银国际去收购明富环球,然后再把资产转给母公司。黄熏辉向本报记者表示,期货商的角色比较简单,交易系统是业务成功与否的核心,地域问题不会成为业务发展的限制,明富环球可以为中银国际提供良好的大宗商品投资平台。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而中国银行也正在英国组建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并将向伦敦金属交易所申请“二类”会员资格,预计到2012年才有望获批。

  中国银行一位从事贵金属业务的交易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近年来,集团贵金属交易业务拓展很快,在大宗商品交易业务上都会做全额对冲,因此风险不大。2011年中国银行的中期报告显示,期内集团的贵金属销售收入达422.4亿元,同比增长94.38%。

  香港清算指示混乱

  侯柏特向记者表示,他与明富环球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其它管理者进行了协调,希望把亚太业务作为一个整体来出售。

  “这是一个一体化的平台,我们的想法是,对于那些希望入主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日本市场的意向方,此业务才最能体现价值。我们从有兴趣的买方那里获得的信息也是这样的。”侯柏特说。

  另有消息称,麦格理集团也可能是明富环球的潜在买家。麦格理有意保留明富环球驻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场内交易团队,使其保住LME的经纪会员身份,以场内、电话及电子方式进行交易。

  除了出售业务,明富环球在香港的清算事宜也让众多投资者着急。明富环球(香港)的申请清盘已进行了一周,不过香港证监会于11月4日晚上宣布,容许透过明富环球在海外交易所进行的买卖盘转仓或平仓,变相锁仓两日。

  “期指变动很大,交易资格两日的暂停增加了投资人按金的风险。”黄熏辉表示,与明富环球的香港业务有挂钩的金融机构中,损失最大的可能是投入资金量较大的基金公司及券商。

  对此,明富环球的香港临时清盘人毕马威在11月7日发出声明,明富环球在香港的现货、期货及期权交易,大部分已按指示平仓或转仓。明富环球亦已将客户就海外盘的平仓或转仓指示,转交海外经纪(包括明富的海外附属),并与其商讨交易现况。

热词:

  • 曼氏
  • 香港证监会
  • 竞购
  • 伦敦金属交易所
  • 中银国际
  • 业务拓展
  • 业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