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CPI连续三月回落利于政策微调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CPI上涨5.5%、PPI上涨5.0%,呈现双双回落的态势。专家表示,通胀压力逐步缓解,为政策微调预留空间,未来关注点将从通胀转向增长。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3.6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8.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12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0月份5.5%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近1.5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4.04个百分点。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月下降0.7%,比去年同月上涨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下降0.7%,比去年同月上涨8.0%。2011年1—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平均同比上涨6.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平均同比上涨10.1%。
CPI数据在业内普遍预期之中。今年以来,CPI一直维持高位运行。7月份更是创下新高,达到6.5%。随着调控物价政策的逐步实施,CPI从8月开始逐步回落,8、9月份分别降至6.2%和6.1%。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10月CPI数据表明稳定物价总水平、遏制通货膨胀这一宏观调控第一位目标,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他还预测,11、12两月物价走势会进一步下行,CPI同比增幅会回落到5%以下。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食品价格上涨11.9%,涨幅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动力。预计CPI同比涨幅11月份开始回落到5%以下,明年3、4月份回到4%以下。
PPI上涨5.0%,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涨幅明显低于预期(预期5.8%)。PPI涨幅的回落既有去年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也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回落的原因。PPI大幅度回落都使得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减轻,有助于通胀的缓解。
李慧勇认为,从政策来看,伴随着通货膨胀的稳定回落,政策再紧的可能性不大。在经济增长没有大风险之前,政策仍以预调微调为主,主要内容是定向宽松、结构性减税。
而近期央行也明确释放货币政策微调信号。近日,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下降1.07个百分点。被市场认为是央行发出的明确信号,货币政策或将进一步加大微调力度。
不过,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表示,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宜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