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专家建议,结构性减税应从税制调整入手,对非税收入要加强规范。
据财政部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9188.3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328.03亿元,增长16.9%。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90851.68亿元,同比增长28.1%,已超本年度预算收入。专家认为,从10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来看收入结构调整的效果初现,利于减税。
“在收入提前完成的前提下,最后两个月放缓增收步伐,各级政府调降相关指标在情理之中。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付志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有分析据此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说,本年度最后两个月可能会是暂时性减负的契机。
针对 10月份非税收入的减少,付志宇认为这是调控带来收入结构优化的表现。
但前10个月非税收入累积增长同比仍高达40%左右,付志宇认为这个增速仍过高,需进一步调整。
对于前10个月的收入超过去年全年8.3万亿元的总和,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必将创下历史新高的局面,结构性减税的呼声再次出现,大家都认为良好的财政基础为减税提供了契机。
“结构性减税是既定方针,在论证可行、合理的前提下,做好相关领域的调整是努力的方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丁芸则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财政基础雄厚确是减税基础,结构性减税应从税制调整入手,对非税收入要加强规范。 ”
“减税是政府指向,更应从质而非量上来理解,需增强税收对收入调节的作用,明确目标、分步推进。”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樊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付志宇则认为财政收入情况不能单看数据,还要看其质的方面,减税基础的估量需理智。针对有专家表示可用超出预算收入部分的财政收入来缓解地方债务的提议,付志宇表示反对,他认为那样将助长地方债务的混乱局面。付志宇主张各种债务应该遵循谁欠债、谁负责的原则,用国家财政收入还政府债务是不合理的,超收的部分支出应倾向民生领域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刚性支出领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预算内资金使用会受到审计的监控,增收部分需审慎,应注重支出效益。(本报记者 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