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走基层 听民声:梁锥希森新村村民"入股"后的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3日 15: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走基层

·听民声)农民成上班族,种地也能分红
——梁锥希森新村村民“入股”后的新生活

  新华网济南11月13日电(记者 席敏)穿过一条宽阔干净的公路,热情地和广场上几位正唠家常的老人打招呼后,梁照利回到广场后一排排联栋两层小楼自己的家中,客厅里的落地钟显示时间是17时20分。

  这正是梁照利每天下班后回家的时间。10年前,天擦黑了,他才开始收拾地里的农具回家。自从将土地入股当地的一家企业后,他成了山东省乐陵市梁锥希森新村“上班族”的一员,开始了每天按时上下班的生活。

  梁锥希森新村现有136户村民,共415口人。梁锥希森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洪侠介绍,除了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以外,村里的其他人都在附近的几家企业上班或做生意。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建成10年的新村里,不仅有可供老年人锻炼身体、儿童嬉戏玩耍的文化广场,还有一个供孤独老人养老的敬老院。环绕在村外的则是屠宰厂、速冻厂和冷藏厂等几家企业整齐的厂房。从村里走到最远的企业也只需十几分钟。

  2000年,乐陵市当地企业希森集团整合了原梁锥村100亩废弃地,投资4200万建设了梁锥希森新村,村民免费住进楼房。在节约置换出的350亩旧宅基地上,希森集团在这里成立了希森三和集团,从事肉牛养殖、宰杀加工、生物制药及观光旅游等包含6大环节的一体化产业。

  村民们变成了产业工人。他们将经过精加工的牛肉销往超市,再从附属品中提取药物,并用废水废渣变成沼气发电后养殖蚯蚓和加工成生物肥料,在置换出的350亩土地上实现了产值最大化。

  10年前,和梁照利一样的村民还都住在低矮的平房里,每户一个小院子,院子里堆放着农具和玉米小麦等粮食。而今,这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都住进了28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家门前停放的不再是三轮车,农具也不见了踪影。

  在梁照利家里,锃亮的地板砖折射出吊灯柔和的光线,棕色的沙发在客厅里环绕成半圆形,北面的组合家具中摆放着一台平板电视。坐在宽大的沙发里,梁照利笑着对记者说:“过去一天到晚猫在地里,忙活一年只有几千元钱的纯收入,现在我上班一年能挣到将近3万元的工资,媳妇在村里办了一个浴池收入比我还高。”

  这还不是梁照利一家收入的全部。据他介绍,因为利用宅基地入股当地企业以及将原来的部分土地承包给这些企业发展养殖业,去年,梁照利一家四口人每人获得12000元的分红和1200元的租金。

  梁锥希森新村村民赵宝平老两口和孙子一家三口住在隔壁不远的一栋两层小楼里。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准备起身去做饭,等孙子孙媳下班后一起吃晚饭。

  已经67岁的赵宝平一脸幸福地说:“现在不种地了,每年都能分到钱,儿子孙子都在公司上班,没有什么操心的事情了。”

  张洪侠说:“村民们现在收入高了,青壮年也不需要再到外地打工,可以陪伴家人的时间更多了,生活也更有意义了。村民们现在不仅是上班族,而且都是企业的股东,我们都盼着企业发展壮大。”

热词:

  • 希森
  • 村民
  • 入股
  • 民声
  • 新村
  • 上班族
  • 基层
  • 农具
  • 产值最大化
  • 乐陵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