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南京11月13日电(记者汪永基)已进深秋的斑斓阳山南麓,在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大白荡生态公园湖畔,藏品丰富而深藏不露的东吴博物馆临时馆址敞开大门,历代石雕林立似迎面拱手,开始迎接游人。
台湾学者陈启贤侧立一尊土蚀斑驳的高大南朝石狮旁轻轻抚摸,并不停地擦拭眼镜,边端详边口语不断:“太漂亮、太精彩、太震撼!”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不停地挑选铜镜拍照,仔细端详无暇赞叹,只是重复“这件好,这件好!”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国祥用考古专业补充说:“这里展示给观众的古代南方青瓷与北方白瓷,其烧造过程均受到我国古代玉器审美理念影响,青瓷类玉,是玉文化对瓷器的贡献。”他说:“东吴博物馆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打造文化产业孵化器,更有利形成文化氛围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东吴博物馆馆长陈凤九面对展品如数家珍。“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指着一件唐代越窑青瓷莲花尊娓娓道来。“这里展出的全部民间收藏品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现在捐献给国家经济开发区成立博物馆,帮助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开展文化建设,尽一己之力,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归宿。”他心态平和地说。
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主任蒋国良说:“曾经是著名成功乡镇企业家的陈凤九苦心收藏三十余年,社会知名度高。他的民间收藏品体量大、品类多、等级高,经我们邀请国家文物部门与知名文物专家学者百余人进行反复评估鉴定,最终决定接受历代石雕、青瓷、铜镜等3000余件民间藏品捐赠,成立国家性质的博物馆正式进入开发区。”
蒋国良介绍,苏州历史上有“玉器苏作”“苏绣”“昆曲”和“苏州园林”等四大名片,构成中国古代传统美学语境的高等级文化。他强调:“我们还要在经济开发区中打造‘生态园区’‘博物馆文化’‘旅游热线’等文化产业基地。东吴博物馆的筹建模式就是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发展新思路、加快文化产业塑型的重要举措。”
蒋国良说:“苏州高新区与所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华丽转身’探索实施文化转型模式,推动经济、文化产业互动支撑发展,精心编织文化、经济‘双面绣’,扎实稳妥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