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7日讯(记者 赵楠) 对于现在这样的一个观点“中国内需无力是因为老百姓没钱,中国的储蓄有一半在极少数人手上”,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分析说:“我们应该更广泛地想一想,美国的储蓄是多少?美国的储蓄都在什么人手里?我们知道,美国的老百姓都是借款消费的,他们不但没有储蓄,相反还欠着钱;而中国的老百姓是有储蓄的,相比起来就明显知道到底是谁富谁穷了。”
张捷还做了另外一个比较。“现在西方的说法是老百姓把钱留给教育不叫消费,留给医疗不叫消费,留着买房子也不叫消费,但是我们把这些消费广泛地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消费实际上都是中国的内需------买房子是一种需求,教育是学习的过程,医疗也是一样,都是最常见的消费。而百姓攒钱是为了买房,为了教育,为了医疗,这些钱就是为了消费而储存的。外国为什么还想让中国刺激消费,实际上他们是想让中国把自己的资源消费光,吃光用光,然后开放他们所谓的那些消费,拉动外需,也就是中国老百姓如果有钱了最好能买点他们的奢侈品,多买点由他们生产的电子产品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凡是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没让外国人赚到钱的,他们都不认为是消费。”
张捷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是被西方妖魔化了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一个贫富分化的过程。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的数字是5%(的富人),我觉得单纯以数字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不准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乡差别是在逐步弥补的。比如我知道一位司机师傅,他肯定是中国5%的富人,他爸妈给他留下一个小四合院,现在有人出价1000万,等于说他是有100多万美金净资产的人,在美国也算富人,但是别人一说,还是个给人开车的。其实,一些中国的老百姓是有不少净资产的,农村的老百姓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宅基地的,这是中国的土地制度保障的,只不过这些房子、这些宅基地不反映到我们的存款或资产余额上,所以中国的贫富差距有一个被‘妖魔化’的过程。美国有一个数据,就是1%的富人占有了美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存款,相比中国,这个数字是很畸形的。”
对于中国如何继续缩小贫富差距,张捷认为,中国要改善的是最底层的农民的收入,如果粮价涨一些,底层种粮的农民收入翻倍,中国的基尼系数就会下来。“目前中国也在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民只要进了城,有了最低生活保障,贫富差距统计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有人说中国经济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要两面看,不能过多的妖魔化,也要跟西方做一个比较真实的对比,不能让他们来搞‘田忌赛马’,用他们好的地方,来比我们不好的地方,这个事是要全方位地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