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石家庄11月19日电(记者白林)近年来,河北境内一些长城上不但垃圾堆积,而且城墙破坏严重,不少地方由于私采滥挖矿山资源,造成长城严重损毁。文物部门认为,多措并举保护长城,刻不容缓。
河北长城资源调查显示,在河北境内,仅就长城墙体保护状况来说,80%以上为“较差”、“差”甚至“消失”,敌台、烽火台等单体建筑近70%出现坍塌甚至彻底消失。
据了解,近年来,以长城为卖点的旅游开发项目越来越多,不考虑长城自身的承载能力,一些地方盲目发展旅游对长城造成很大损害。按照规定,涉及长城的风景名胜区需要在文物部门备案,但目前备案的没有几家。
河北省文物部门认为,矿产资源私采滥挖对长城的破坏最为严重。据了解,长城沿线河北涞源境内密布着十几个小矿,由于私采滥挖矿山等多种原因,这里的长城主要墙体已经坍塌甚至消失。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对长城造成了很大影响,公路、铁路、管线穿越、电力设施建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长城遭受破坏。
据了解,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长城保护条例》,使长城保护有了纲领性文件。然而,由于基层文保单位编制不够、经费不足,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等因素,长城保护仍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中国的长城分布在18个省、市、自治区,至今没有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各省、市、自治区也没有管理长城的专设机构。文物部门建议,应明确长城监管和执法主体,并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力度。地方政府应充实长城保护人力,加大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