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举进入粮食安全保障领域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9日 1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深圳11月19日电(记者吴涛、陈炜伟)我国粮食流通总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50%,流通量巨大。如何在流通领域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粮食流通跟踪设备、粮食安全追溯等新技术不断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上了一道新的“保险”。

  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上,国家粮食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粮食局签署了粮食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合作协议,将联手加强物联网在粮食流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在会上说,粮食行业是传统行业,负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而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更要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粮食流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粮食行业应用,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行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说,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慢,差距大,还存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孤岛、人才缺乏等问题。而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储粮数量大、储期长,而且粮食流通量大。每年北粮南运的运输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0%,跨省流通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30%,粮食流通总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50%,粮食流通领域储藏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对此,“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粮食流通领域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江苏粮食局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RFID技术的区域粮食物流示范项目已经在江苏省取得良好效果。研发的智能粮情检测、低剂量环流熏蒸、智能通风、高效谷物冷却等“四合一”技术,已经在1000多个中央储备粮库推广使用。

  “目前我国以信息技术带动的粮情测控、自动通风,环流熏蒸等绿色储粮技术已经步入世界粮食储藏先进水平。针对北粮南运数量逐年增加情况,在粮食物流与电子交易领域建立了粮食全程质量追溯、追踪监控,优化物流方式,减少搬运次数,减少物流过程中的粮食损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化在粮食物流方面的应用,对加强在途粮食监控,实现粮食质量全程可追溯,最终实现粮食流通的现代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子丹说。

热词:

  • 粮食流通
  • 环流熏蒸
  • 粮食物流
  • 绿色储粮
  • 信息技术的应用
  • 谷物冷却
  • 保险
  • 十一五
  • 粮情
  • 国家粮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