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糟糕且没有起色的世界经济让中国也无法再独善其身。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农信系统的多家机构获准定向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直处于上调空间的存款准备金率首次下调,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不过,新华社旋踵就发文表示,差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宜视为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意在安抚。
在此之前,货币政策已经定下了微调预调的调子,而浙江省又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聚集地,而且“高利贷”事件的涟漪还没有散去,因此微调预调政策落子浙江省,大抵是在市场预期之内的。
事实上,“保增长”正逐渐脱颖而出。国家主席胡锦涛12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发表演讲,表示“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尤其是要努力实现强劲增长”。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1日在成都举行的第22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也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虽然国家领导人强调的是“世界经济保增长”,但毫无疑问,中国自然不能是这“保增长”中的例外。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一直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
于是,我们看到,货币政策还在矜持,财政政策已释放积极风声。据媒体报道,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22日在中央财经大学地方债论坛上表示,财政政策未来或将再出手,且新一轮财政投资规模不会小于上轮投资。积极财政政策属逆向操作的政策,能够在社会整体消费低迷的时候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拉动内需,只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本身不具备创造价值的功能,其所运用的钱要么是举债,要么是增税,要么就是打开印钞机。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政策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依据不同的经济环境,使用不同组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009年的时候,我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双宽松”,4万亿的财政政策和将近10万亿的天量信贷,导致了自2010年以来的通胀,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可以说,当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坚决保增长。“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辱使命,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当然,政策的副作用也不小,除了通胀以外,政府投资的低效率和寻租,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都让人们对上一轮的“双宽松”政策保持反思。
就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中是准备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或者说不那么积极的)货币政策搭配使用,保增长的同时,也不愿再次放开货币闸门。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具有区别对待、优化结构和重点突出的特征,也算得上是预调微调。只不过,新一轮的财政政策应弱化投资角色,多投向“纯民生”的领域,推动个人消费能力的释放,这样带动的GDP增长属于内生增长,没有投资型财政支出那么大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