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批地方债利率与国债倒挂
最大相差达12个基点 与承销模式有很大关系
昨日,深圳市成功招标发行了22亿元政府债券,三年期和五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分别为3.03%和3.25%。至此,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四地地方政府试点自行发债已全部完成,利率均低于同期限国债水平。
深圳债发行利率继续走低
深圳昨日招标发行的22亿元地方债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各占一半,主承销商共有三家,分别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中国建设银行(601939)。本次招标方式为单一价格荷兰式方式,标的为利率,发行利率同样走低,三年期和五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分别为3.03%和3.25%。将于11月28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1月30日发行结束。
此前,11月15日上海市三年期和五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分别为3.10%和3.30%,根据中债收益率曲线,两品种中标利率较同期限国债低约3-4个基点。随后发行的广东省政府债券,三年期和五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3.08%和3.29%,利率比同期国债低了6-8个基点,超6倍的认购倍数。
浙江省也于11月21日招标发行67亿元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同样走低。三年期和五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分别为3.01%和3.24%,与同期限国债利率倒挂加剧,扩大至12个基点。
至此,这4个地方自主发行的首批地方债,中标结果均显示“非常规、非市场化”——不但中标利率均显著低于同期国债利率,认购倍数的“火爆”程度也远超国债。
地方债利率“非常规”现象
路透社消息称,业内人士透露,深圳地方债三年期和五年期品种的投标倍数为2.44倍和2.27倍,低于前次浙江债的3.8倍和3.7倍。
地方债的热销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虽然这一现象与最近债市回暖、收益率大幅下行有关,“但中标利率低于国债,怎么看都是不正常的,因为地方财政实力不可能高于中央财政。”一位市场人士说。
上周,因公开市场净回笼以及补缴存款准备金,资金面受到影响,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但是,地方债中标利率却普遍走低,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沪、深、浙、粤四地政府信用资质优良,但利率下限持续低于同期限国债是“非常规”现象。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本次地方“自主发行”的地方债,与今年前期财政代发地方债,本质并无不同。而此前由财政代发地方债的中标利率均高于同期国债利率10个基点左右。今年财政部已代理发行了八期地方债,其中三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在3.67%到4.07%,五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在3.70%到4.30%。
业内人士指出,从理论上讲地方债的评级不可能高于国债,流动性也远不及后者。之所以发行利率要比国债更低,与其承销模式有很大关系。地方债承销团成员由发行人选择,且多为与当地经济关系紧密的金融机构,出于招揽财政存款,争取更多承销业务等目的,承销商或主动或被动,都有压低发行利率的倾向性。
市场终将向理性回归
虽然此次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取得了开门红,但并不能代表未来其他地方政府债券就一定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功。
业内专家指出,以前地方债都由财政部代发,隐含中央政府信用,现在变为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则是在强调地方政府还本付息的主体责任。
国金证券(600109)固定收益投资经理李德智称,自行发债并不等于自主发债,如果今后真正推出了市政债,那么地方政府信用将取代中央政府信用成为主体信用,这意味着地方债发不发得出,与能不能得到投资人认可至关重要,地方政府的信用记录、地方的偿债能力等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其次,作为制度层面,如何做到有效监督,也是地方自主发债推出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地方政府发债能做到规范、透明,量力而行,其结果必然是正面的;如果地方政府抱着“本届发债,下届还钱”的态度,过度举债而大搞“形象工程”,结果必然是负面的。
因此王尧基称,监管部门须吸取此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管理不规范不审慎、监督机制缺失的教训,“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地方债发行的规制工作,以免再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
中国自2009年开始,由中央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债,2009年和2010年的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均为2000亿元,2011年亦计划发行2000亿元。而此次试点的金额也仍在今年中央代发的2000亿元地方债券范围之内。
国家审计署此前披露,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2010年底达到10.7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占比近半。有报告预计,在经过三至五年的借贷周期后,这些债务将于2012、2013年前后迎来还款高峰。此次地方债试点“开闸”,就有为原来的地方融资平台纾困之意。
“不管如何,此次试点对于今后地方债到底怎么弄还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投资人也不奢望刚开始就能赚钱,主要是为了培育市场,今后这可是块大蛋糕。”国泰君安固定收益研究员周文渊表示。
沪粤深浙四地地方债发行情况表
三年期利率 五年期利率
上海 3.1% 3.3%
广东 3.08% 3.29%
深圳 3.03% 3.25%
浙江 3.01% 3.24%
来源: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