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1月25日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11月11日,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份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近2.3万亿元,河北、河南、浙江、陕西等8省份债务均超过千亿元。去年,全国各省份收费公路共收费2859.4614亿元,收费绝大部分用于还贷,其中吉林95%收费用于还贷,大部分省份在还贷后都是“入不敷出”,且缺口较大。
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对这么巨大的公路建设债务,地方政府似乎丝毫没有压力。地方动不动就欠银行成百上千亿,公众就追问地方政府,为什么欠这么多债?可地方并没有因为“背负巨债”而感到“不好意思”,似乎还引以为荣。比如江苏省公路欠债1338亿元,属于全国最高。但是,江苏省交通部门就此问题回应媒体时称:我们欠债多,是因为我们建设快。
为什么会“反以为荣”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欠的这些钱,一分钱都不用政府去还,而是要从过路人腰包里“抠”。10年还不完,那就20年,20年还不完,那就30年。我们这一代人还不完,那就儿子、孙子去还。每一分钱的债,最终都会表现在收费上。
许多地方之所以愿意大修大建公路,投资数百亿上马一条条高速公路,甚至不惜重复建设,也正因为如此。公路的政绩,算到政府身上,官员可以借此夸耀“我们公路建设非常快”。而且,个别官员还可以通过修路大捞一笔,投资数百亿的工程,为他们创造了很多腐败机会,河南的交通厅厅长甚至连续数任“前腐后继”。
当然了,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修路赚钱,把高速公路当作印钞机,通过收费养很大一批人,解决很多编制,安排很多亲属,成为部门的“小金库”。南京的机场高速,修建时不过花了9.8亿元,可14年收了28亿元,这是多高效的印钞机啊。
当前,我们的“贷款修路”政策,只顾鼓励政府修路,却没有对“怎样的路才可以贷款”作出严格限定,给地方政府找到了一个推卸公共投资责任、提供公共产品的借口,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先“贷款修路”,然后顺理成章地“收费还贷”。
公众纳税出钱,政府修路修桥,然后公众免费通行,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现在,俨然成了公众的奢望。收费成为常态,不收费成了“变态”,成了特例,成了大新闻。甚至,有人还感恩戴德地眼泪汪汪地看“政府建大桥免费通行”的新闻。 曹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