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000万套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有不少项目却仅是“挖坑待建”,甚至还有个别地方存在着保障房建设资金被挪用、被侵占等违规乱象。表面上看是因为资金缺口大和建设用地紧,实则折射出的是地方政府消极应付的态度。
从地方列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清单可见,今年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中,公租房和廉租房等真正需地方财政“贴钱”的项目仅占三分之一左右,棚户区改造住房、经适房等带有商业开发性质的项目占了大头。报道称,保障房项目并非都是“亏本买卖”,有的竟有厚利可图。
报道分析,地方保障房建设缺的应不是钱和地,而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关键在于保障房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中,缺乏一套针对地方政府行之有效的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而地方政府现仍被“唯GDP”的短视政绩观所左右。
在以GDP为马首是瞻的情形下,个别地方不但不为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担忧,反而是不惜挪用或侵占保障房建设资金。当务之急是需要从政绩考核、财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等入手,建立和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让地方政府真正把工作热情释放在保障房等民生项目上,同时,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弄虚作假的官员该问责的应予以及时公开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