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年来,有关我国某些产品的国家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内外标准有别等质疑声不时出现,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究竟有多少差距?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水平大幅提升,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加入世贸组织时的40%提升到现在的68%。
各国标准之争日益激烈
市场上除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外,标准竞争日益激烈,它是一种更深层次、技术水平更高的竞争,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我国在这方面也不断缩小与国际的差距。
支树平日前表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共对21575项国家标准进行了复审,废止了2513项,截至去年底,国家标准总数达到26940项。据统计,10年来,我国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有关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职位30个,秘书处54个,国际标准工作组68个,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活动的专家超过2000人次,由我国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230项,其中104项已成为国际标准。
技术标准也被许多国家用来实施贸易保护,它们往往以技术性贸易措施等非关税措施的面目出现,专家指出,这种措施名义上合理,但技术性复杂,形式上隐蔽,对我国产品出口以及产品进口造成了极大障碍。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3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
支树平表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充分享受成员权利,注意运用世贸规则,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先后就70多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出了200多次特别贸易关注,先后对欧盟化学品法规、美国食品安全现代法案、日本食品安全肯定列表制度等3600多项国外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评议和交涉,有效破解了贸易障碍;着眼于国家外交外贸大局,合理调控国外产品市场准入,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10多项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的合作文件,维护了国家政治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