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丰收灾”靠什么破解 “救济式”援助为时已晚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9日 07: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来,农产品“丰收灾”现象在一些地方陆续出现。在郑州“萝卜哥”因萝卜滞销而免费送人之后,12月8日河南又传出十万亩胡萝卜滞销的消息。在其他一些地方,从海南农户把香蕉用来喂猪,到内蒙古土豆遭遇卖难,再到江苏大白菜两分钱一斤仍卖不动等等,丰收却不能增收的“丰收灾”,导致一些农民损失惨重,让人们忧心忡忡。

  面对这一现象,媒体在呼吁、政府部门在组织促销,甚至一些地方领导走上街头直接叫卖。这些做法,有的的确缓解了一些燃眉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具体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未必是媒体和政府部门的长项,等到出现“丰收灾”再来搞这种“救济式”援助,未免为时已晚。那么谁又有这等优势?

  “丰收灾”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农产品的生产还是一种“小农经济”。一个个分散的农民在凭经验、凭感觉种植,今年土豆好卖,明年接着种;大家都去种,不滞销才怪。一些地方官员也在凭有限的考察和直觉指导农民种植,比如发现板栗好卖,就让全县农民种板栗,结果大赔本,伤心的农民只好又把板栗砍掉。这些情况表明,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是成败的关键。那么谁又有这等本领?

  诚然,搞“农超对接”,发展龙头企业,延长产品链等等,都是破解“丰收灾”的必要之举,但从根本上来说,还要靠更为长效化、专业化的行业合作经济组织。“丰收灾”的出现,恰恰说明经济组织的缺位。凭经验感觉搞农业生产,同样说明经济组织缺席。在市场运行中,只有灵活的经济组织,才能准确捕捉到市场行情,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饱和量是多少。因而,农民被组织起来种植,才告别了经验感觉种植,其农产品才会适销对路。农产品被组织起来,才会进入高效流通体系,实现产销通畅。

  前不久,广东决定对社会组织“松绑”“放权”,“重点培育和优化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服务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制”。北京也规定,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四大类社会组织,可由民政部门直接申请登记。从制度上给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生存发展环境,才有市场经济海洋中各类经济组织的一展身手。

  在发展经济组织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创造良好生存环境,可以依法监管,却不可以越俎代庖。真正管用的各类经济组织,都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从市场中自发成长起来的,能够高效地实现产销对接,方便地为生产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真正将这些组织扶持起来、放开手脚,才能克服目前一些行业协会只收会费不干实事、徒有其名的弊端,持续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有效服务,让丰收给农民带来实惠和喜悦。(陈家兴)

热词:

  • 丰收灾
  • 农民
  • 农产品
  • 种植
  • 板栗
  • 小农经济
  • 援助
  • 救济式
  • 农业生产
  • 合作经济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