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年来,证券执法铁腕出击,各类资本市场的“蛀虫”陆续浮出水面。今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为做好今年“12 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近日,新华网配合中国证监会举办了普法活动,梳理展示了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违法典型案件。
以案说法,广大投资者将对于资本市场各种违法行为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有效规避风险,理性投资。
以下是此次普法活动的案例展示: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07年8月20日,公用科技发布关于换股吸收合并中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定向增发收购乡镇供水资产的预案公告,并于当日停牌。停牌前,上市公司所在地中山市部分具有明显关联特征的机构和个人账户大量买入,涉嫌内幕交易。2008年7月我会决定对上述情况立案稽查。
二、调查过程
由于涉及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案件较为敏感,调查组在中山市调查期间处处谨慎,时刻保持以高度紧张状态进行调查。本案相关的调查对象证券投资经验丰富,预先采取了反调查措施,增加了调查难度。调查对象用尽各种方法,从形式上淡化利益裙带关系、隐匿调查线索,如调查对象提供了相关遗嘱公证书,割裂其与涉案资金间关联;涉案人员使用无机主信息的神州行手机号码进行交易,致使无法锁定实际下单人。这都显示调查对象对相关违法行为预先采取了反调查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调查取证的难度。
针对案件已经非正式调查程序,非正式调查阶段对调查对象人员进行了谈话,调查对象之间均存在亲属、朋友、同学等密切关系,串供可能性极大,且有关调查对象从事证券业务多年、相关经验丰富,有证据显示已预先采取反调查措施的特点,调查组厘清极为复杂的人员及资金关系后,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设计谈话,使调查对象无法自圆其说。这为案件调查工作最终顺利完成打下坚固基础。调查组对资金及人员关联关系及交易资料的深入调取,调查组通过调取涉案账户的交易资金划转凭证等资料,理顺繁杂的人员与资金关联关系,并对账户的交易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取,发现核心证据。“中山公用”案进入司法程序后,检察机关对该案涉案人员的指控显示,调查组的调查事项完备、调查取证扎实、移送事项准确,为案件的定性提供了证据保障。
三、案件结论
经调查,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原中山公用总经理郑旭龄、原公用集团企管部经理周中星具有重大内幕交易嫌疑,因案情重大且涉及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我会经批准后依法将上述人员涉嫌内幕交易犯罪问题分别移送监察部、公安部调查。2011年4月,李启红等涉嫌内幕交易一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检察机关的指控显示,我会移送事项准确、调取证据扎实,法院最终认定李启红、郑旭龄等人内幕交易罪名成立,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2000万元、没收财产10万元。
四、社会反响
因涉案人员身份特殊,“中山公用”案引起媒体与社会的强烈关注,中央及地方各大电视台、报纸、财经类杂志等主流媒体均对“中山公用”案进行了大量、详尽报道,各大门户网站更以专题形式进行连续报道,香港部分媒体也予以充分关注,投资者普遍给予积极和正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