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雷敏、程群)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环境资源压力不断加大、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等多重压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及相关政策,这是我国出台的首个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级文件,将对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粗放增长难以为继 加工贸易面临多重压力
“30多年来,加工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还存在着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和政策与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蒋耀平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土地空间、能源资源、环境承载已经难以为继,发展低水平加工贸易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发展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有所减弱,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当前,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明年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1903.8亿美元,同比增加13.4%,低于全国外贸增速10.2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根本上就是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分工地位,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新优势。”蒋耀平指出。
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承接转移量质齐升
近年来,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各级政府和企业不断进行探索。一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开始涌现,来料加工占比不断降低,产业链开始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原来单纯的代加工也转化为代设计、代加工一体化。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占比已从2000年的30%降至今年前10月的15.8%,比2010年底又下降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