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钢铁业怪现象:产能过剩地区成投资热点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8日 07: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关注。环渤海和华北地区已是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但今年以来却依然是钢铁投资的热点地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17日在上海“我的钢铁网”年会上指出了这个令他十分困惑的现象。各种信息表明,中国钢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今年10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已降至0.47%,“已接近亏损的边缘”。

  钢材市场需求的减弱、钢价的下滑以及铁矿石等上游原材料成本的高企,“三方夹击”,让中国钢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收缩。据权威部门的最新统计,在77家重点统计的钢企中,10月份已有25家亏损,亏损面达32.5%,亏损额为21.25亿元。

  令人费解的是,就在这种市场“寒冬”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今年再现投资明显增长的态势。前10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而去年同期的增速只有1.6%,同比加快了17.3个百分点。相关人士说,“这表明钢铁业仍存在产能扩张的现象。”

  更让人不解的是,今年前10个月,包括河北、辽宁、山东、天津、北京在内的环渤海地区钢铁项目完成的投资额占到全行业投资的27.2%;华北地区占到23.6%,接近四分之一。“上述地区是钢铁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地区,没想到却成了钢铁投资的热点地区。这很奇怪。”

  张长富指出,从今年钢铁投资的结构和资金来源看,非国有投资的投资额是国有投资额的2.1倍,而去年同期这个比例是1.5倍。在非国有投资项目中,相当大比例的资金来自银行。“拿银行的钱来投,而且投到产能严重过剩的地区,这一定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中国钢铁市场已被称作“天量市场”。据最新估算,中国的年钢产量已接近7亿吨,钢的年消费量已达到6.5亿吨左右。随着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结构性风险的逐步释放,中国依靠增加产品数量的方式发展钢铁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将代之以“结构调整及创新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员张德琛在此次年会上表示,中国钢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由“注重规模的扩张”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在采用人均粗钢消费法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系数法进行测算后,预测中国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为7.7亿吨至8.2亿吨。

  不久前,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出台。据工信部相关人士的解读,建筑用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量大面广的钢铁产品,占中国钢铁产品生产比重达80%以上,提高这部分“量大面广”钢铁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稳定性,是钢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同时,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差异化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

  据最新的产业规划,今后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将主要依据能耗物耗和清洁生产标准,逐步形成落后就无法生存的社会环境。明确在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钢铁基地,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在西部部分市场相对独立的地区可适度发展钢铁业。

  工信部同时表示,中国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不仅开矿,更重要的是建厂。与此同时,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鼓励国外先进知名钢铁企业参股和投资国内钢铁企业和项目,在钢材产品深加工领域投资设立企业和研发中心。

热词:

  • 中国钢铁业
  • 中国钢铁工业
  • 产能过剩
  • 钢铁企业
  • 投资热点
  • 钢铁产品
  • 十二五
  • 中厚板
  • 钢材品种
  • 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