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穿了防辐射服,受到的辐射可能更大!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最近被媒体和专家坐实。
随着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器越来越多,一些人尤其是孕妇担心受到电磁辐射,往往会穿上一件防辐射服。各式各样的防辐射服因此热销。
据央视记者调查,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对于单一来源的辐射还是有阻隔效果的。但问题是,现实生活中辐射源都不是单一的。相关专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现实生活中穿上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为求保护,反受其害,且真相过了这么久才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样的情况令人吃惊。
于理而言,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商品,就应该是货真价实、质量有保证的,对人体无害,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要让商品的品质有保障,除了靠商家自律,更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切实担负其职责,将伪劣、有害商品堵在市场大门之外。
某种意义上说,纳税人供养相关监管部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之下放心消费。而对人体有害的防辐射服大行其道了这么久都无人问津,则反衬出相关监管部门的懒政无为。
像防辐射服这样的问题商品,媒体能发现问题,专家能发现问题,监管者为何就不能发现问题?媒体能多问一个为什么,监管者为什么就不能?在防辐射服是否有害的问题上,监管部门应该比媒体更在行、更专业,也更应该组织严谨的技术评估;弄不懂的问题,也可向专家求教。但眼下看来,这一切都被有意无意地省略了。
一种产品出了事,尤其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后,相信有关部门会动起来,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但“亡羊补牢”不能成为习惯,公众的身体也不是“试错的机器”。具体到防辐射服事件,让为数众多的孕妇和胎儿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和伤害,单是“亡羊补牢”就能抵消的么?更何况,有些事不是不可预知,有些工作不是不能做在前面。能做的不做,就是失职。
对于防辐射服,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工业产品,因此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处在一个无人监管的空白状态。这可能是防辐射服出现问题的原因,但却不是监管部门推脱责任的理由。多头管理是个老问题,老问题惹出新麻烦,更需要认真反思。
像防辐射服这样的问题商品,媒体能发现问题,专家能发现问题,监管者为何就不能发现问题?媒体能多问一个为什么,监管者为什么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