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国家统计局前天公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2011),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
■数说小康进程
>>经济发展
2010年人均GDP达29992元
从经济发展的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以当年价格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56倍,十年间年均增长9.8%,实现程度首次超过60%,达到64.0%。
统计局指出,“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五项指标。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76.1%,比2000年提高25.8个百分点。
>>社会公平
基尼系数较10年前有所上升
报告显示,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为3.45,比2000年的2.85上升了0.60,实现程度为70.3%。
“社会和谐”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五项指标。其中,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最大为“1”,最小为“0”。前者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人占有;后者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生活质量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7平方米
从“生活质量”的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估计为10046元(2000年不变价),是2000年的2.73倍,实现程度为67.0%,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7.0平方米,比2000年的19.0平方米增加了8.0平方米,达到预定目标。
统计局分析表示,“生活质量”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五项指标。2010年中国在生活质量方面实现程度为86.4%,比2000年提高28.1个百分点。
■解读
人均GDP刚步入中等收入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元春表示,80.1%的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人民生活质量方面,有很大提高。但就一些分项指标来看,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从人均GDP来看,29992元折合4736美元,刚刚迈进中等收入水平,一般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都在10000美元的水平。对于基尼系数,刘元春表示,0.4以上的基尼系数从国际上来看,仍属于分配不公平区间,特别是这10年来这一数据还较2000年有所提高而不是下降。
应继续向住房舒适度迈进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首先要强调27平米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而不是建筑面积,不过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人均使用面积一般在40平米以上,例如日本近40平米、美国超60平米。就当前中国住宅水平来看,基本实现户均一套房,但尚未实现人均一间房,因此,还应继续向住房舒适度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