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现在企业面临的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这次欧美两大市场都存在严重债务问题,业内悲观地预期,可能要3~4年的时间恢复。
“订单荒”正让珠三角代工企业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往年11、12月份圣诞订单出货后,工厂都热火朝天地做模具,为第二年新订单生产做前期的准备,但今年几乎看不到新订单,而旧订单的补充也要看欧美市场圣诞节的销售情况。”为国际玩具品牌美泰代工的深圳观澜宝德玩具厂的厂长薛小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以前,珠三角的工厂都要为圣诞订单赶工,但今年却出现部分订单做好后也无人领取的情况,因为海外需求减少,下单方宁愿让产品存在工厂里。
海关广东分署发布的2011年1~11月外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广东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呈逐月回落趋势,加工贸易出口增幅从6月的18.4%回落至11月的负增长;下半年以来对主要市场增速减缓,如对前3大贸易伙伴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进出口的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17.3%、8.2%和4.4%。而下半年正是圣诞订单的集中出货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欧美市场经济不景气导致订单萎缩,加上中国制造业本身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已经使大量中低端订单转移,珠三角工厂未来可能将遭遇严重的订单荒,而企业也将面临一轮洗牌。
服装行业订单骤减
“现在企业的主要问题就是订单少。”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告诉记者,目前珠三角传统的制造行业如服装等都面临订单荒问题。
东莞润田服装公司总经理、香港中小企业总会名誉会长洪启辉表示,在今年六七月份就感觉到订单来得不多,而在10月份圣诞订单出货后,工厂的订单不足已经直接反映在生产上面。如有些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小企业因为无单可做而倒闭。“有订单至少还能维持工厂的基本经营,现在没有订单让企业陷入绝境。”
目前的各种迹象预示,明年的订单情况很不乐观。“以往工厂每年都能够补充3~4款新产品,但今年我们向客户报了4款新产品,只有一款产品拿到订单。”薛小伟说。
往年在圣诞订单出货后,珠三角的工厂都热火朝天地为明年的订单做模具,这样过完年就可以投入生产。但是今年工厂的情况是,有的工厂没有订单,有的工厂拿到订单意向,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推迟了,因为国外采购商让工厂先不要做前期的开模工作。
大型贸易商香港利丰[14.32 -4.53%]集团一位为美国市场做服装采购的人士也向记者吐苦水,“进入11月底,我们收到的订单明显减少,每一张订单的量也没有以往大。”
而圣诞礼品的采购基地之一、中国义乌小商品城[7.98 5.70% 研报]集团总经理吴波成也谈到,“现在市场里的长单、大单大量减少,以前都是几万美元的单,现在一万美元以上的占10%,一万美元以下的90%,以前都是半年、一年的单子,现在只有三个月至半年的单子,这对我们生产组织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订单的萎缩让国内工厂在报价上更加谨慎。“目前在缺少订单的情况下提高报价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将劳工、原材料等成本转移到客户身上,订单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地压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洪启辉认为,现在企业面临的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上次金融危机爆发点在美国,而且美国政府很快采取措施,2009年市场就回暖了,订单也逐渐恢复。但这次欧美两大市场都存在严重债务问题,业内悲观地预期可能要3~4年的时间恢复。”
高成本下订单转移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订单转移。
“最近美泰已经去拉丁美洲市场找工厂了。”薛小伟告诉记者,这必然导致玩具订单的转移。而美泰所在的美国市场是全球玩具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国外采购商的策略就是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已经不是唯一的采购国,他们开始培养在孟加拉、柬埔寨等地的供应商。如今,这种订单转移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之前我们在国内也有一些供应商,但由于近年来国内的劳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等涨得太厉害,今年我们整个业务已经全部转到孟加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而美国市场的订单几乎都是这个样子。”上述利丰集团服装采购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部门主要为美国的沃尔玛等超级卖场供货,偏重于中等产品。
“在孟加拉做一件衣服,加工价可以控制在1.3美元,而在国内至少要2美元。”他表示,国内工厂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不过目前玩具等行业内技术含量较高的订单都还留在中国,东南亚等地的工厂还无法取代中国。
在12月8日,在东莞厚街举行的第三届(2011)世界鞋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作了“未来五年世界鞋业及中国鞋业发展趋势发布”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鞋劳动力成本排在印度、越南之后,竞争压力很大。
“平均一个产品的成本中35%是劳工成本,这个成本上升20%的话,公司的整体成本要上升7%左右,也就是利润下降7%,而近年来每年的劳工成本在20%~30%上涨。而且珠三角现在出现劳动短缺的情况,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资来找人。”洪启辉表示,现在工厂的劳工成本压力很大。
“剩者为王”的逻辑
在珠三角代工厂生存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转型升级被政府、业界不断提及。
“现在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倒闭,大家都在撑,现在行业内有一句话是剩者为王,谁能剩下来就可能有机会。”李鹏说,转型升级这个话题已经谈了五六年了,但企业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其中转型的一个出路是做内销市场,国内很多制鞋企业都有去尝试,但大部分都败下阵来,有些企业还在交学费,从制造业转到做品牌成功的案例非常少,连他这个协会的秘书长都举不出来。
薛小伟也坦言,目前大家的想法首先是维持现状,然后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大家都看不到出路在哪里,只知道这个地方(深圳)不宜久留。”以前整个深圳的玩具企业有1800~2000家,但现在只剩下400家左右。
至于转内销,他认为现在是维持现状,而不是烧钱的时候。“之前身边有不少企业烧过钱,但失败居多。而且转型内销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大部分企业可能熬不过那个时间。”
而对于资金实力强大的香港利丰集团来说,转内销同样是困难重重。在外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2011年1月,利丰成立利丰亚洲,计划从外销转到内销,进军亚太地区及中国市场。但近日,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在广州举办的“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论坛上表示,目前,众多港资企业是愿意做内销的,并愿意补税,但由于繁复的计算使中小企业在内销的税务问题上与海关统计出现偏差,而且中小企业常常被认为是刻意逃税而受到惩罚,为避免罚款,他们宁愿把商品先出口到香港,然后由香港再运回内地,这就加大物流成本和降低物流效率。以玩具为例,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全球90%的玩具是中国生产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利丰在内地开的玩具反斗城里不能直接购买产品,要出口到香港再进口,这部分费用占总成本的15%。
“做内贸和做外贸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做外贸时,别人给你一个订单,根据订单,产品运到码头就完成任务。但是做内贸时,首先是没有订单,先要投资做好自己产品,其实做一个产品不容易,要把钱投在产品设计上,做好之后要做品牌,然后要自己开拓、管理一个销售渠道,卖出去又不知道行不行,做好这些工作之后,又要面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被抄袭的风险。”利丰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家敏说。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姜汝祥认为,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但是我们现在的环境是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应该在制度上创新,如在金融制度上的创新,让民间资本介入;在税收制度上创新,如减轻创新企业的税收压力等;更重要的是要保护知识产权,现在我国山寨化现象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