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参加“共富大家谈”节目,主题是“农民进城”,以重庆300万农民进城来讨论我国的城镇化问题。重庆农民变市民的确很有意义,尤其是对一些特大城市,只愿意吸引所谓的高端人才,要限制“低素质人”进城。并不是重庆做的就很完美了,如果重庆能够走得更远一些,比如300万农民变市民中能够包括一半非重庆的农民,意义会更大。另外如果农民的3件衣服让农民自己脱,不要强制,价值更大。
我国的城镇化有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如下:
其一是我国城市化目前与大国地位太不相称,比率太低,还有近一半的假城市化,未来每年一个百分点上升还是太慢。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模式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要地不要人”,所以虽然土地财政增长迅速,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但城市化比率其实还很低。名义上我国的城市化已达50%,但实际上拥有城市户籍人口不足30%,应该有20%是假的城市化,这些农民虽然在城市生活,但享受不到城市的待遇,是城市二等公民。目前我国这样低的城市化真的与我国大国地位不相称,比如与中国差不太多的金砖四国巴西的城市化率是80%,世界平均水平也在60%以上,比我国高。作为一个一直努力想崛起的国家,城市化率这么低,大量的人口留在农村,其实是太不正常的。另外未来每年1个百分点的城市化比率上升还太低。
其二重庆今年300万农民变民,有重大意义。但如果“穿上五件衣服”后,农民自己的“三件衣服”可以不脱或者不要强制让他们脱,会更好。另外如果这300农民如果能够有一半是非重庆籍的农民,意义会更大。
重庆是新的直辖市,农民数量庞大,本身城市化比率太低。这几年通过招商引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客观上也需要农民进城。另外目前招工愈来愈困难,让农民变市民,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用再年年去招工,其实能够节约不少招工成本。这几百万的农民进城,对重庆市的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很大,对拉动重庆增长也很在意义。重庆本身就有400多万在沿海打工,另有400多万在重庆打工。2007年6月,重庆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从去年8月到11月底,重庆转了305万农民工,年底进城农民将达到320万。重庆大规模农民进城采取的政策是“脱掉三件衣服”(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穿上五件衣服”(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小孩读书、就业、住房)。有关脱掉三件衣服,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后来重庆是这样解释的,进城农民最多3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承包期内允许保留林权;如果宅基地通过村落整治成为耕地,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产生的“地票”收益,85%归农民所有,目前一亩“地票”可以卖10多万元,这是农民进城入户的资本。三年后还是要放弃承包地,对有些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可能风险小些,对于那些工作不稳定,或者再出现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突然几千万农民工失业了,这些风险该怎么办?如果农民回不去了,如何处理未来的潜在风险?这是一个大问题。还有非重庆籍的农民工,数量应该不少,应该与本地农民工差不了太多,他们能不能变重庆人?我国目前有近3亿农民工,应该至少有一半是跨省打工的。这些人已经在城市工作,应该是最有意愿留在城市工作的。但各个省只愿意解决本省的,对外省的农民工一直是只要他们干活,而不解决他们的户籍。如果重庆能够在这方面前进一步,意义会更大。
另外300万农民变市民,一个农民工进城要有十几万的成本,300多万人就有4千亿,重庆是采取三三制来解决资金来源的,政府出三分之一,企业出三分之一,进城农民出三分之一。用重庆市长黄其帆的话来讲,养老、医疗这些保障性的问题,企业会承担1千多亿;社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当中的费用当然政府该承担,这1千多亿,第三块要让农民来承担,农民工自己以及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也要摊销一块,这三个1千多亿构成4千亿,并不是一年来支付,而是15年到20年的过程。
另外重庆还有一个试验值得关注,过去农民的宅基地与承包地都不能低押贷款,整个重庆1千多万农民只有30多亿的银行贷款,通过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确权,推行“三权”抵押贷款至今,农民贷款已经到了180亿,明年会跳到300多亿,几年后可能会有1千多亿的贷款。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其三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各省采取的是“谁的孩子谁抱回家”,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如何解决?应该是哪些有工作,那里就应该解决他们的户籍才更合适。
目前我国各地都提出了城市化的目标,比如陕西省提出五年内推动有条件的600万农民进城落户,云南提出未来10年将有千万进城,四川成都2012年将有500多万农民实现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可以在成都自由迁徙不受任何限制。目前我国各地推行的城市化基本上采取只解决本省农村户籍人口,对不属于本省的外来人口的户籍基本上不予考虑。这其实是一个本位主义的城市化方式。我们知道我国跨省流动人口有上亿人,如果只盯着本地流动人口的城镇化,显然忽视的城镇化中最想留在城市的也最有资格留在城市的那部分人人的利益。
其四是城镇化的重点是小城镇还是大中城市?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
世界通行的规律应该是工作在哪些户籍就该在哪里。城镇化最关键的不是农民进城,而是给进城农民工作。哪些有工作,就应该让在那里工作的人留下来,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现在大城市的声音很大,讲太拥堵了,超付荷运转,拒绝接纳在他们那里工作的外来人口。但很奇怪的是,这些城市实际上是不拒绝外来人口的,只是不想付出户籍指标罢了。北京上海都有800万以上的非本地户籍人口在工作,为什么非要以种种借口,对这些人的利益不予考虑?他们应该一直是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与纳税人的。其实我国东部沿海的三个大都市人口密度比日本的东京圈与韩国的首尔圈低多了,之所以目前拥堵是管理水平太差的原因。我也去过不少中西部的小城,房子建得非常漂亮,但基本上到晚上见不到灯光,那是因为没有人。城镇化不能讲只把人弄到城市就可以了,还必须要让他们有工作,而工作是有竞争力的产业带来的。不少地方产业发展不起来,或者是没有竞争力。在这样的地方搞城市化,应该是死路一条的。所以城镇化一定要在有工作岗位的地方搞。也就是那些口头上一直拒绝接纳,其实已流入大量外来人口的地方应该解决农民变市民问题。
其五该不该收农民的地与房?
各地对解决农民进城不积极,但对没收农民的宅基地与承包地却异常积极。“宅基地换房“,“两分两换“等都出台了。问题是如果再出现08年式的金融危机,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人失业了,农村回不去了,宅基地与承包地没有了,那该怎么办?国家的稳定可能因此而出现大问题。因为农民的宅基地与承包地其实一直在承担着农民的社会保障职能。所以目前的城镇化还是不要急于去没收农民的地与房。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我国目前人均GDP是4千多美元,在未来向1万美元迈进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内需,比如如果人均1万美元,13亿就会增加10万亿美元的内需,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不解决农民变市民,继续让3、4亿甚至更多的农民工每年像候鸟一样到处迁徙、漂流,是很危险的。但愿中国能够有更多的城市,也能够象重庆一样,把城市化的步子迈得再大一点,让更多的农民进城,于国于民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