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博物馆与民间资本牵手 三晋古民居将齐聚太原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20: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太原12月27日电(记者 王学涛)在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一座闲置多年的院落里,十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施工。来自吕梁的窑洞、大同和晋中的晋商建筑、临汾的官府建筑、运城的戏台等一字排开,在院内几棵大树的掩映下,古意盎然。

  “有缘吧,当时很多人争着要买这房子。”郭谦林听说自家的老房子在博物馆复建后很欣慰。他说,房子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家里世代经商盖起的,3年前全家住上楼房后宅子就一直空着。“在当地保护不住,不如把它卖给会保护的人。”

  “拆的时候都编了号,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尺寸原汁原味地再建,预计明年文化遗产日的时候搭建完毕,到时市民就可以欣赏到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馆长夏路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山西古民居,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与山西会馆联手,一方负责“落地”,一方负责出资,一项让两三百座古民居异地保护的方案正在实施。

  夏路说,利用民间资本实现了双赢。除了正在博物馆复建的几座古建筑,太原市晋源区已经答应提供场所让山西会馆的两三百套房子落地。“博物馆与民间资本合作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条新路子。”

  “脚踩满地方砖,头顶滚金大梁。”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附近的一家院落里,一条条施着金粉的房顶横梁用防雨布遮盖着,梁上绘着彩画,色彩艳丽,寓意吉祥。旁边一座运城的石柱戏台搭起了轮廓,柱子上“昇平歌舞和悦神人,名勝楼台辉煌殿宇”字样清晰可见。

  院内深处,除了各式各样的民居,存放着来自民间各处的石碑,石碑大小、形状不均,从歌颂功绩的“万古流芳”“名扬百世”碑到光绪年间赠予大同华严寺的“好善乐施”碑,都体现了时光的留痕。

  “这是我从上海的古玩市场上买回来的。”山西会馆馆长高绍军指着身旁两座清乾隆年间的大钟说,钟上字迹证明它们来自大同和原平,“我看到是山西文化遗产后就买了回来。现在外地很多人来山西抢购这些东西,很多就流落在了他乡。”

  10年间,山西会馆从全省119个县市共收集了300多套山西古建筑,1000多块石碑、40多口大钟、1万多件石雕石刻、2000多块牌匾,存放在太原市40多家院落里。高绍军说,8年前,他专门雇用了200多人全年从事古建搜集、整理、恢复等工作。

  “现在已经投入了1.5亿元。”高绍军说,在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散落在农村、乡镇和边远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受到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正在快速、大量消失,自己也感到一种压力和责任。“虽然也面临资金的问题,但还是会尽自己的力量保护文化遗产。”

  夏路说,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和山西会馆合作已经有2年了。知道他们从基层收集了很多古建后,就打算要合作办民居博物馆。原来馆里主要以历史类题材的展示居多,民居的落地为博物馆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参观等途径,可以逐渐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热词:

  • 古民居
  • 山西会馆
  • 大同华严寺
  • 民间资本
  • 牵手
  • 民俗博物馆
  • 石碑
  • 院落
  • 古建筑
  • 戏台
  •